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03-31
来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25日在潮安区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潮安区区长 吴维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五年来,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和市“一中心三片区”等各项政策部署。围绕打造“粤东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统筹推进抓改革、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决胜“十三五”、决战2016年打下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我们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压力中求突破,在困难中找出路,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407.97亿元,同比增长8.2%,“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38725元,同比增长9.6%,年均增长1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7亿元,同比增长12.26%,年均增长17.3%;各项税收收入25.36亿元,同比增长2.1%,年均增长6.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9.12亿元、贷款余额96.3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5.8%、5.8%,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我们坚持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及品牌标准战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新格局。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积极与汕头大学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企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5项(其中,国家级14 项、省级151项、市级93项、区级107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5项、潮州市科技进步奖34项、区科技进步奖66项;建成专业镇3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各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市第1位;主导或参与国家等各类标准修订48项,共发展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27件、省名牌产品14项。二是工业支柱产业提质增效2015年,全区陶瓷、日用不锈钢、食品、印刷、服装和皮塑制品等六大规模以上工业支柱产业完成产值334.26亿元,同比增长7.5%,年均增长18.5%。食品印刷包装机械、药包材等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至2015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473家,比2010年增加13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56.2亿元,同比增长7.3%,年均增长15.9%;其中,44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76.2亿元,同比增长9%。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可喜成绩。全区共有农业示范基地13个、标准化示范区6个,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8个,辐射带动农户一大批。“十二五”期间,全区获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50项。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水果茶叶实现增产增收。2015年农业总产值28.71亿元,同比增长4.9%,年均增长4.7%。四是第三产业不断壮大。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42.82亿元,同比增长10.4%,年均增长9.3%。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至去年年底全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276家,比2010年增加58家,实现商品销售额214.09亿元,同比增长9.2%,年均增长16.9%。凤凰山石湖休闲度假村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北部山区绿色生态游正在崛起,省旅游强县创建成功,“情趣潮安”旅游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2015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20%和22%,年均增长18.6%和16.6%。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改革开放水平明显提升的五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的桎梏,全面扩大开放增创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是重点领域改革不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机关效能进一步优化。撤县设区机构编制及人员划转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纪检、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卫生计生、市场物业等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共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日益完善。部门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行政审批清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全区共清理行政许可事项21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59项。公务用车改革有效实施。财政、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涉农矛盾化解等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共发展市场主体28676户,完成个体转型升级为企业达到1120户,冠“省字号”企业211家。二是内外源经济并重发展。201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9亿元,同比增长11.8%,年均增长14.5%。海关出口总值9.5亿美元,年均增长10.5%。“十二五”期间,新增利用外资项目43个,实际利用外资3.82亿美元。三是区域交流合作有新突破。对口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共建立庵埠-小榄生产力促进中心、彩塘五金不锈钢检验检测中心和凤凰茶业质量检测中心等4个创新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我区专业镇建设水平。同时,积极融入到汕潮揭同城化进程中。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城乡形象显著提升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行政区域调整的有利契机,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一是城区扩容提质。城区公共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新安大道、安南路、彩文路、金里路、仙华路改造陆续完成,城区路网形成“四横四纵”新格局。潮安人民公园对外开放,新安市场建成投入使用。一批中、高档住宅区已建成交付使用,城区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城区品位进一步提升。同时,“三旧”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已改造项目1253宗、面积6970亩,有效改善城乡面貌。二是高铁新城初具雏形。厦深高铁按时通车,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筹)于2015年成立,新城的规划编制、征地拆迁、项目融资、招商引资以及站区交通、环境整治工作正扎实有序开展。高铁新城三个片区发展稳步推进。其中,东山湖现代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进园37家企业中太安堂已经投产、莱芙家纺等一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厦深高铁潮汕客运站商贸物流中心、梅林湖旅游商住区及生态保护区征地工作扎实推进。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2015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3亿元,同比增长25%,年均增长21.3%。“十二五”期间,全区投入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05.85亿元,新建、续建项目118个。其中,投入公路建设资金25亿元,新改建公路920公里。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铁路联络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征地工作基本完成,较好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潮惠高速主线、宁莞高速征交地工作全面完成,S335线(安揭路凤塘段)、市外环西路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S233登塘至古巷段升级改造、东彩公路和彩东公路改建、江东大桥加固维修已经完成,X078金和路至宝山中学改线路段建设加紧实施,为新一轮发展抢占先机。投入农村电网改造资金12.13亿元,新改建农村电网727.22公里,改/扩建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5座。投入水利设施建设资金8.05亿元,潮安内洋南总干涝区挡潮排涝整治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安揭总干渠渠首工程)等建设进展顺利。四是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北部山区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迎来新契机。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取得新突破,不锈钢抛光、陶瓷垃圾、焚烧固体废物等区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整治,污染减排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庵埠污水处理厂和文祠、归湖、赤凤人工湿地建成交付使用,垃圾焚烧发电厂、沙溪污水处理厂、内关河截污工程建设有效开展,节能减排水平全面提升。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土地矿产资源管理不断强化。新一轮绿化潮安大行动深入开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22%,村庄绿化任务全面完成。五是城乡环境大大改善以“治水、治气、治脏”为主要内容的“三治”行动成效显著,农村生活垃圾“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处理设施全面完成。宜居城乡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全面铺开,打造了2个名镇、47个名村和117个示范村。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的五年。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福祉,2015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9.8元,同比增长11%。一是民生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积极就业政策有效实施,五年新增就业岗位4467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全区符合低保条件的9375户24757人实现应保尽保。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区共落实帮扶资金2.1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569个,有52个村和167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住房解困工作扎实推进,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5988户,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1955套。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二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工作取得可喜成果,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强镇、标准化学校建设覆盖率100%,被省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和一批体育健身工程相继建成并免费开放,区档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国家非遗项目3项、传承人4人、传承基地7个,省非遗项目4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区镇两级卫生院配套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H7N9流感、登革热、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疾病得到及时有效防控,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全面提高。计生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1%人口抽样调查完成阶段性任务。三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平安”潮安建设落地生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打击。区长接访日制度全面落实,一批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加强,连续五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与此同时,人民武装、侨务外事、打私打假、志书修编、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加强。全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践行“三严三实”,下大力气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主动自觉接受监督,五年共办结人民代表建议50件、政协提案166件。与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更加密切,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纠风肃纪工作力度加大,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区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向着“当好粤东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迈进,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强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增强发展动力;必须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紧紧扭住“三大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富民优先,共建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坚持“三严三实”,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各位代表,我区“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拼搏的结果,也是海内外乡亲贤达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底子薄,与珠三角地区仍存在巨大差距,与全国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创新活力不足,传统产业层次低,新兴战略性产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慢;城镇化水平偏低,生产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财税收入压力大,收支矛盾突出;社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政府法制建设和服务水平需大步提升。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区打造“粤东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实现发展腾飞的攻坚阶段。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区政府将进一步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完善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努力推动潮安新发展。

   “十五”时期,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和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突出追赶全国人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争当粤东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

   “十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力争12%,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到2020年全区人均GDP超过6.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十三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45.5:50。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城镇化水平提高至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自主创新各项指标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依法治区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二是全力打造高铁新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八年成城”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潮汕站商务片区、东山湖产业片区、梅林湖旅游商住区建设,全力推动高铁新城建设成势成型成城,形成整体效应。抓住省谋划建设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带来的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坚持开放发展,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充分挖掘和扩大外向型经济活跃的优势,重视和加强国内市场,通过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增创新优势。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全面落实“八网+产业”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振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五是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区域一体化新格局。按照“多规合一”和“全域覆盖”的要求,统筹空间布局、城乡发展,构建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潮安。树立“绿色信仰”,全面完成北部山区绿色发展规划编制,推动绿色发展项目落地落实,形成绿色发展新效能。深化“三治”工作,塑造潮安城乡新形象,展现美丽潮安新风貌。七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八是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有力有为政府。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全面建设法治潮安,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改革创新行政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促进行政权力高效运行。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决胜“十三五”、实现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区打造“粤东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战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抓机遇、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扬“红头船”和“一根牛绳”精神,努力拼搏,有力有为,奋起赶超,为追赶全国人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粤东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打下坚实基础,为决胜“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力争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出口总额增长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其它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任务计划之内。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实施项目攻坚行动

   突出抓好以“八网+产业”为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市的统一部署,抓紧实施三年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和产业提升计划,抓好事关潮安发展全局的重大专项规划的落实,重点推进燃油燃气网、供电网、互联网、水网、综合交通网、绿道网、商贸物流网、旅游网等“八网”和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列入2016年度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X078线(金和路口-宝山中学)、炮浮线、S335樟公线与高铁潮汕站区连接道路建设;配合做好广梅汕增建二线及厦深高铁联络线、梅汕铁路客运专线、潮惠高速、宁莞高速、潮汕环线高速、S233线市外环西路潮安段、S335线(浮岗桥-深坑桥)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潮安大道升级改造、城区道路的贯通工作。做好内洋南总干涝区挡潮排涝整治工程、潮州市沟尾溪涝区潮安段整治工程的收尾工作,全力推进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特别是西总干涝区整治工程、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安揭总干渠渠首工程)、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等一批水利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建设新建电网配网工程、实现电力供给能力新的跃升。

   落实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促进项目开工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先”理念,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区挂钩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的责任,树立“以事找钱、以快赚钱”的理念,坚持“动工一批、建成一批”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讲究工作策略,注重工作方法,优化服务,简化手续,努力排除项目融资、征地拆迁等要素制约,力促更多的项目落地开工建设。通过“周通报、月督查、季点评、年考核”的办法,强化督查督导,力促项目顺利推进。

   加强规划,完善公共服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抓好城区这个“火车头”,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做好城区区域部分规划及修编工作,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服务,继续在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快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宜居城镇、宜居社区、宜居村庄创建工作。抓紧建设前陇路、炮浮线等绿道,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更健康。

   ()全力打造高铁新城

进一步完善高铁新城管委会(筹)人员机构配置和落实财权制度,确保管委会高效有力运作。加强高铁新城整体形象设计宣传,做好厦深高铁潮汕站中心站场详规和沙溪、浮洋、金石、龙湖等镇域规划的调整编制。积极破解征地拆迁难题,争取基本完成征地任务,加快供地工作,力促厦深高铁潮汕站商贸物流中心进入实质性建设,确保潮汕站扩建及动车应用所等国家重点铁路项目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全面完成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配套;出台优惠扶持措施,优化办事程序,争取20户以上企业进园投建和投产,形成建设热潮。稳步开展梅林湖湿地公园以及旅游开发商住区征地拆迁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梅林湖片区建设。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的投资者到潮州高铁新城置业兴城。

   (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和实业兴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水平。推动“两化”融合,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引导生产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推进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引导陶瓷、不锈钢企业做好喷釉智能机器人、不锈钢抛光机器人、高端机械手等先进装备的应用示范及推广。深化与中山的对口帮扶,推进专业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推进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扶持、引导一批企业上市融资,打造一批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同时,加快发展药包材、印刷包装机械等新兴产业。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全区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加快绿色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北部山区独特资源优势,抓住宁莞高速建设的契机,按照市“一中心三片区”的总体规划,全力推动北部山区绿色发展,打造成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完善“情趣潮安”宣传平台,着重编制潮安美食地图、“情趣潮安、灵秀之旅”宣传片,打造精品线路。着力整合北部山区资源,加强招商引资,谋划构筑北部生态旅游圈,根据市的要求,力促每个生态镇都建成“一个度假村、一个产业项目、一个旅游景区”。重点利用凤凰镇申报广东国家古茶树公园项目和文祠镇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的契机,推动特色旅游经济发展。继续加快东山湖温泉旅游养老度假村、凤凰山休闲避暑基地、旅游厕所配套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切实做好龙湖古寨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城区商品房项目的开发建设,配套完善商贸服务平台。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把互联网应用与商贸物流网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制造业物流、农村物流的发展。

   ()提开放型经济水平。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汕潮揭同城化建设,重点配合省做好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的规划建设,抓住契机借力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主动参加各种投资洽谈会和招商交流会的同时,积极培育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旅游采购等商务新业态,提高经贸合作实效。积极发掘、培植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做大出口额度,力保出口平稳增长,完成市下达的年度任务。

   ()深化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正确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公车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的投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完善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强化综合治税工作。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深化政银合作,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积极推进环保低碳循环发展。

   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沙溪污水处理厂和内关河截污工程的建设任务。深入推进以“治水、治气、治脏”为主要内容的“三治”工作和新一轮绿化潮安大行动,净化美化绿化城乡环境。继续强化以清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为主的“两违”整治工作,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依法保护基本农田。同时,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加快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土地资源。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基金监管、经办管理服务和社保信息公开,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对口帮扶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继续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加快区特色产业基地公租房、彩塘公租房项目的建设步伐,力争尽快完工。

   补齐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短板巩固教育“创强”成果,加强基础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工作,促进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均衡化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设。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建设工作,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整体提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卫生强区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坚持计生基本国策。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做好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平安潮安建设,改进社会治安管理,重点加强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犯罪行为的打击,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建设,构建严密的治安防控网络,努力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环境。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落实“区长接访日”制度。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着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要求,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加强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大厅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大便民服务力度,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反腐倡廉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和群众路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党组“第一责任人”的表率示范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决胜“十三五”、决战2016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狠抓落实,为打造“粤东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实现后发赶超而努力奋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