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塘镇在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宣传的基础上,投入资金修复农田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农业种植条件,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连片开发抛荒耕地,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凤塘镇凤里村、映入眼帘的是成片长势正盛的玉米田,一个个硕大肥圆的玉米棒子呼之欲之,可爱诱人,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迎来收获,风笛生态农业公司的负责人施宗盛告诉记者,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零碎的荒地,村民们各自为阵,散乱经营,经济收益极低,而改变了这一切的正是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
风笛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 施宗盛:(采访后方 村委协助我们协调,促进流转,将地租下来,签订合同〃现在流转进来是80多亩,总共有200多亩,慢慢来扩大,现在这里种植的是水果玉米,一亩田能产出2300斤。
凤里村党支部书记 施丹斌 :以前的土地,农户有些在耕作有些没在耕作,土地就抛荒着,我们就帮他们协调,转移到其他地方种植,以地换地,让这里成片可以成规模种植。
事实上,凤里村土地细碎化的情况在凤塘镇并非孤例,沟头村的南药产业也曾因为无法成片种植陷入困境,对此,凤塘镇在优化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大力宣传土地复耕奖补和农业生产设施奖补等强农惠农政策,挨家挨户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推动土地流转,让南药产业重获生机。
宏德农业公司负责人 李镇江:现在南药种植基地主要为种植山葡萄,种植规模是230亩左右,政府对我们山葡萄种植项目非常支持,清理周边的杂树杂草,原本这边是没有水的,有人要来种植,但是没有灌溉水源。
凤塘镇副镇长 张狄生:一方面我们政府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利用ppp水利工程项目,完善好农业基础设施,树立农民发展农业的信心,一开始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还是碰到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村民和承包户对土地流转政策不太了解,以为土地流转就没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跟村两委干部一起到农户家中宣传政策,让他们明白,土地流转其实是把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出去,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归他们所有,流转之后他们也能收益,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沟头村产出的山葡萄自带酸味,药性好质量佳,一经推出市场就供不应求,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企业以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主体,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既解决了生产力和产量问题,还增加了农户们的收入。
宏德农业公司负责人 李镇江:在原来60、70亩的基础上扩大到200多亩,原来的亩产是600多斤,现在700、800多斤,实现了优产,我的销售渠道是广东的万年青,华润、999等企业,供不应求,把土地集约起来,让种植大户和农业公司去种植,农民也可以参股,大家都是更大的收益,他们理解之后就陆续加入我们合作社。
除此之外,洪巷、淇园、泮洋、邱厝则利用土地流转发展大规模水稻种植,面积超1000亩,粦畔、盛户则开展草莓、西瓜等水果种植,发展观光农业。截至目前,凤塘镇全镇新增流转土地约1800亩,全镇因土地流转每年可增加地租6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近200人。土地流转工作的加快推进,不仅遏制耕地资源的撂荒浪费,还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推手。
凤塘镇副镇长 张狄生:下一步将继续发挥沟头、洪巷等先行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村用足用好撂荒土地复耕奖补和农业生产设施奖补等利好政策,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不断盘活撂荒耕地,重点将发展沟头南药种植等富民兴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