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豆条”:记忆里的年节味道
作为最具潮汕特色的传统小食之一,“豆条”在潮安民众的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时年八节或者家有喜事时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其香甜酥脆的口感时常令人回味无穷。如此美味的“豆条”是如何诞生的呢?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浮洋镇车头街和利饼店的后厨里,店主林师傅准备制作“豆条”,等比例的白糖、麦芽糖和清水悉数被放入锅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糖浆“咕咕”冒泡,待锅中的大泡泡逐渐变成小泡泡,便是放花生仁的最佳时机。
和利饼店店主 林纯章: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火候,要把握得刚刚好,做出来的豆条,质量、效果就都好。这个糖一开始就比较稠,等到它“返”水,大泡泡变成小泡泡就好。火候不够,“豆条”等下要“反沙”,就做不成了,太过火了,糖会变苦。
“豆条”的制作也是个力气活。只见林师傅双手持锅铲,快速翻炒花生仁和糖浆,随后将充分混合了的“豆条”半成品倒入案板上的方形模具中,用木滚槌用力地滚平压实,再切成条状,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金黄酥脆、入口香甜的“豆条”就诞生了。
尽管“豆条”的制作方法并不是什么秘密,但要做出正宗纯正的味道,除了丰富的经验加持,原料的选择也容不得一点马虎。
和利饼店店主 林纯章:选材讲究很大,糖要用原糖,也就是蔗糖,还要用正麦芽糖,花生要用质感很好的江西花生米,做出来才有好的口感。原蔗糖是当季的,做出来的糖比较酥脆。
“豆条”,实际上就是由糖浆与花生仁混合制成的一种花生糖,条状的叫做“豆条”,方形的则称为“豆方”。这种具有潮汕特色的花生糖不仅是潮汕人逢年过节祭祀的必备供品,也是家有喜事招待亲朋、馈赠亲友的佳品,因为潮汕方言里还有“食甜”的说法,“豆条”也便成为了一种表示吉祥喜庆的小吃。
和利饼店店主 林纯章:买豆方还是豆条是随人喜好的,口感上,豆条比较容易吃,豆方比较大块,大口吃过瘾,而豆条的话,像我们的门柱一样硬挺,用豆条拜“老爷”祈求身体强壮,豆方是甜和香的,甜——吃了寓意生活比较甜蜜,香意味着大家吃了生活奔小康。
一块小小的“豆条”,不仅是一种美味,也是一种地方饮食文化的符号,蕴含着当地人的年节情怀,也凝聚着手艺人深厚的技艺。
和利饼店店主 林纯章:机器的效率肯定比人工效率要高,但是机器做出来的质量没有手工做出来的质量好,机器是调置固定的,手工操作是“活”的,要放多点花生都可以,机器不行,放多了运作不了。要做出好的质量、好的口感,还是要手工制作。这种手工制作技艺还是要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