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讼非遗” 助力文化传承
4月9日下午,区人民法院联合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非遗保护调解中心。这是全国首家由法院和地方非遗保护机构共同成立的综合非遗调解中心,将进一步推动诉源治理,助力非遗文化发展。
区政协副主席刘振标、区法院院长刘作胜以及区文广旅体局领导共同为非遗保护调解中心揭牌。
据了解,非遗保护调解中心将采取法庭法官联络指导和普法宣传的方式,通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减少非遗相关诉讼,保护非遗传承人权益。
现场还开展以“法治+非遗助力文化发展”为主题的沙龙访谈,刘作胜为大家介绍了潮安法院以司法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举措;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团长邓尧分享了非遗在国际和国内的保护情况。
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团长 邓尧:在跟潮安(非遗)传承人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去避免侵权,这是他们现在面临的困惑。因此今后//在创作过程中,第一要避免侵权,第二要及时保护自己的作品。有些项目我们可以考虑申请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助推我们打造传统文化特色产业,通过版权保护,推动创新,激励创作。
国家级非遗项目铁枝木偶传承人陈培森和潮州木雕传承人郭少俊则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与大家分享保护非遗著作权、“法治+非遗”特色普法活动等思路。
潮州木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郭少俊:我觉得潮州非遗项目这么多,传承人这么多,应该有一部法律来保护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接下来,我们(应该)多参加这种非遗保护宣传活动,通过律师、法院多了解这方面有关法律知识,还有应该用我们的一些案例来跟其他传承人分享,让他们知道有些是不可以侵权的。
活动中,区法院向区非遗保护中心授予“无讼非遗”牌子,并向6位具有调解和非遗保护经验的调解员颁发特约调解员聘书。
据了解,潮安区非遗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有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82名非遗传承人。近年来,区人民法院围绕“法治+非遗”主题,主动深入调研当前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以及涉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问题,针对非遗企业业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靶向式”“精准化”法律咨询服务和司法维权保障。
区人民法院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在保护和弘扬潮州文化,把法治文化融合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工作上下功夫,以法的名义推进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为打造“无讼非遗”、实现潮安非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