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祠法庭:凝聚法治力量 助力“茶旅”发展
2024-01-22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潮安法院文祠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的“1+6+N”工作体系,创新“1+3+N”工作方法,形成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纠纷多元化解”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局面,以茶乡法庭护航茶旅文化发展。
文祠法庭内,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拉开本次庭审序幕。庭审中,法官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释说明,积极疏导当事人的情绪,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引导庭审有序进行。
除了在线下开庭外,文祠法庭结合辖区地处山区、群众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等特点,依托凤凰镇联调工作室,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对辖区内的简易民商事案件实行就地开庭审理,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切实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区人民法院五级法官助理 陈铮仪:法庭所在区域茶叶等农产品交易发生频繁,案件类型多为农产品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标的额较小,在此情况下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显得更为重要。巡回法庭、网上开庭的运用,为路途遥远的外地当事人、农忙时期不便外出的当地群众提供便利。
文祠法庭不仅通过开庭审理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还在庭前庭后积极开展调解工作,尽最大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诉前。自2023年以来,文祠法庭共受理案件163 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71件,诉前调解成功率76.8%,新收案件量同比下降27.6%,下降幅度位居全市法庭前列。广东凤江律师事务所律师 潘桂海:文祠法庭在基层调解方面感觉调解工作做得很好,很到位,在民事案件的调解过程中,文祠法庭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进行调解,尽量能够达到调解的可能,促使当事人能够达成调解意见,使民事纠纷能够化解在调解的状态。
此外,文祠法庭还深入推进“无讼村居”创建,组建“法官+村居干部”基层解纷工作队伍,推广村委会讲理、乡贤讲情、法官讲法“三联动”调解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其中,楠木村就是名副其实的“无诉讼村”。
楠木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郑荣昌:我们楠木村近年来诉讼案件为零,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文祠法庭的参与。一方面文祠法庭的同志常态化到我们村举行法律宣传、法治宣传等活动,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遵纪守法的理念在村里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在偶尔有纠纷发生时,本村“两委”干部及时同文祠法庭进行联动解纷,借助法院专业理论,对纠纷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诉讼前。
悠悠法庭情,拳拳爱民心。文祠法庭将继续秉持“扎根山区、服务茶旅、方便群众、定纷止争”的工作思路,永葆法治初心,打造特色法庭,为书写新时代“茶文章”贡献法治力量。区人民法院五级法官助理 陈铮仪:接下来,文祠法庭将继续深耕诉源治理工作,拓展特邀调解员队伍,建立一批便民调解服务点,进一步提高纠纷化解效率与质效,同时强化特色法庭打造,努力建设为茶旅文化保护特色法庭,继续在服务保障“茶旅”发展上下好下足司法“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