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造“龙”工艺巧 代代“船”承见匠心——《“赛龙舟”背后的匠心与传承》系列报道

2024-06-05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字体:

龙舟竞渡,热热闹闹过端午。潮汕地区向来有端午“扒龙舟”的习惯,溪河上处处是逐浪竞渡、赛龙夺锦的盛况,乘风破浪的龙舟,鲜艳夺目的彩绘,奋力挥桨的划手都是竞渡的主角。从今晚起,我台推出《“赛龙舟”背后的匠心与传承》系列报道,追寻“龙舟”诞生的“匠心”故事,探索龙舟文化的传承之路。

潮汕传统龙舟制造是一项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龙舟制作关系着竞渡比赛,成舟的质量好坏全凭师傅的经验与手艺。临近端午节,潮安的“造船师傅”们也迎来了龙舟的生产旺季。

在彩塘镇华美村的龙舟制作工坊,陈美光团队正在赶制今年的龙舟订单,长短、大小不一的木材,错落摆放、静待雕琢,桌上刨刀、凿刀、锯子、锉子等木刻工具琳琅满目,碎木屑飘荡在空气中,推刨声、敲击声此起彼伏。恰逢龙年,自进入龙舟季以来,这样忙碌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潮汕传统龙舟制造师傅 陈美光:以往龙船(订单)都没有今年么热门,经过几年疫情,划龙舟运动暂停,大家的激情都蕴藏至今、爆发出来,从去年就开始为今年划龙舟做准备,每个村都一样,造龙舟的热度都相当高,(我们团队)修理的龙舟有28条,新造的“大龙”和“中龙”做了9条。每次完成都非常有成就感,想着又做成了一条新龙舟。

潮汕传统龙舟大致分为三种规格,在外观上以大真龙为原型,龙头高昂、龙身细长、龙尾高翘,形象逼真,气势十足。其制作流程严谨、工序繁复,以“精、巧、稳”见长,手工制作周期约15天。

潮汕传统龙舟制造师傅 陈美光:龙舟的规格现在比较统一的有三种,一种25对(桨)的接近30米,一种17对(桨)的接近21米,11对(桨)的就是15米。制造龙舟有很多道工序,最主要的步骤有:买材料(选木)、锯杉(开料)、做船底、做船梁、上船台、安龙颈、装侧板、装船坡、安龙尾、安龙头、安龙骨,然后就翻到另一面进行整体刨光、补灰缝等,共有20多道工序。

龙舟制作最为考验师傅们的手工,批凿打眼、钻穿钉孔、铁钉紧固……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秘诀和技巧,选木开料要用上好的杉木,才能达到成舟吃水浅、舟速快的效果;补船缝的桐油灰需按比例调配,方能保证舟身“严丝合缝”;安放龙圭时,还有一个特殊的“小仪式”。

潮汕传统龙舟制造师傅 陈美光:“吉时安龙圭(龙颈)、灵气来相随。他日龙顺水,驷马也难追。”我们放在这里面的东西,这两个银元代表龙胆、红花仙草代表龙舟的心肺、五色线代表经络,(待安上龙颈后)龙舟就有了灵气、被赋予了灵魂。

40多年来,陈美光师傅制造的龙舟特色鲜明,工艺精湛,名声遍布潮汕三市。今年他为彩塘镇金四杨墘村新造的两条21米“中龙”,也于农历四月十七日成功顺水。

金四杨墘村老人协会会长 杨鹏炎:现在我们村里就有6条龙舟,最老的龙舟到现在已经150年左右,已经老化了,(刚好)今年是龙年,大家出钱出力,听说陈美光师傅技术很好,就请他来造两条新龙舟,大家对此评价非常高。(龙舟下水时,)我们的6条龙舟会全部停放在妈祖宫面前,拜完龙头公之后就(将)龙舟请下水,紧接着就是“老龙带新龙”,全村的人全部来划龙舟,通过划龙舟祈祷大家都兴兴顺顺,身体健康。

对于这些手艺人来说,制造龙舟既是情感寄托,也是生计所依。陈美光坦言,龙舟的用料、尺寸等全凭个人经验,不见诸文字记载,加上制作工艺复杂,目前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日益减少,这门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急需保护。

潮汕传统龙舟制造师傅 陈美光:我的祖辈是开船厂做船的,我就从小开始跟着学,后面慢慢开始正经学,在传承方面,现在我的外甥和自己的孩子,近两年已经开始在学习(造龙舟)(另外)在做的过程中(也会)拍摄一些视频,发给别人,让别人了解,希望有兴趣的人来学习。

龙年造新船,栩栩如生的“新龙”凝聚着手艺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心”,承载着潮汕人对风调雨顺、阖家安康的期待。在龙舟制作手艺人看来,他们所坚守的,是同心协力、永不言弃的龙舟精神与昂扬向上、激流勇进的民俗生命力,我们坚信,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潮汕龙舟制造这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将不断延续和传承下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