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镇:因地制宜巧治水 水美乡村展新颜——《打造水美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
继续《打造水美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报道。金石镇水系发达,水文资源丰富,但也曾因地势低洼、排涝渠系老化、淤积严重等原因受洪涝影响频繁。近年来,该镇深入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恢复水系基本功能,改善水文水景观,形成“水清、河畅、生态、安全”的河网体系。
记者 吴冬暖:河水清澈洁净,河畔绿意盎然,人行步道沿河蜿蜒,碧水、青山、绿地交相辉映。行走在金石南总干渠沿岸,一幅水美景靓的秀美画卷跃然眼前——这正是得益于2020年启动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南总干渠金石段背靠桑埔山支脉,两岸为广袤良田,但此前存在沿线道路不连贯、部分河段水体受污染等问题。2020年,项目公司为该河段设计治理方案时发现,南总干渠渠道较宽,若采取传统护岸形式,需进行围堰施工,不仅施工周期长,且施工难度较大。结合现场情况,项目组特意前往江浙一带学习其他治水项目优秀经验,经过对比分析,最终决定采用塑钢板桩护岸结构。
广东恒达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 李智:第一个,从物理性质方面来说,它具有高强度、好模量、高钢度的特点,满足稳定护岸作用。第二个,从施工便捷、投资来说,不需要填土围堰,相当于施工进度快,节省投资。第三个是从景观效果(来看),如果和传统护岸形式相比,治理完,“人与水和谐共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南总干渠是潮安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的建设水域之一,在金石镇内流经上官路、黄厝巷等8个村,治理总长度2.74公里,护岸整治长度3.62公里。该治理工程的实施在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农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金石镇上官路村村民 林惠娥:这条溪治理前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好,溪岸都是土做的,现在政府帮忙整治这条溪,环境各方面(变好),早晚来玩的村民热闹很多。
金石镇上官路村村民 林槐钊:村民来到看到(垃圾)就捡起来,政府能治理成这样,大家都要(自觉)清理干净。
记者 吴冬暖:与金石南总干渠一样,(金石镇)仙一仙二景观节点也在2020年启动治理项目,该节点主要结合村的地形与特色,规整景观化,串联起周边五个池塘,建立通向池塘水体的交通体系,为群众提供亲水游憩、健身休闲的公共空间。
金石镇仙都二村村民 董若强:感谢政府美化农村,以前这里全是杂草,全都是池塘,没有路,什么都没有,现在路都畅通了,卫生也搞得很好,池塘很干净。
据了解,仙一仙二景观节点打造总面积达7352平方米,治理内容包含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绿色步道和人文景观等。如今漫步塘边,空气清新,碧水微澜,绿植葱郁,处处迸发着生机与活力,而眼下的工作重点,便是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做好水系治理“后半篇”文章。
广东恒达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 李智:针对池塘和河道淤积的状况,我们会定期巡查,发现淤积严重的部位,我们也会按照相应的机制汇报给相关部门,经过批准后再进行清淤治理。其他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护岸、栏杆以及绿化工程这方面,我们会定期安排专人巡查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后,定期进行维护、维修,后续我们也希望跟当地政府建立相关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公共基础设施爱护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
金石镇仙都一村村民 陈建鑫:村委一两个星期就会来打捞一下垃圾,村民也很自觉,晚上大家来这里散步,偶尔看到饮料瓶之类的也会自觉捡走。
乡村水更美,家园更宜居。2020年7月至2023年10月,金石镇以排涝治理为主,兼顾提升生态水环境,通过清淤疏浚、堤岸整治、碧道建设等水系综合治理措施,历时三年治理河道总长达18.68公里、治理池塘7口、清淤总面积1.40万平方米、打造景观节点1处,绘就一幅生态宜居的水美乡村画卷。
广东恒达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 李智:金石镇治理完成后,河道(排涝)堵点打通了,后续排涝能力进行提升,第二个是对河道、池塘的护岸进行了治理,河道边界是清晰的,第三个通过绿化种植,提升相应的景观效果。
金石镇党委委员 方培钿:潮安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PPP项目建成后,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大力解决了(金石)内涝积淤等问题。我们也同步强化周边人居环境整治,配套完善绿美建设,结合周边农田片区打造江南水系田园风光景色,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卫生保洁,巩固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