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氤氲凤凰山 匠心角逐单丛韵

2025-08-11
来源: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浏览字体:

为挖掘本土茶区制茶能手,增强内生动力,做强做优潮州凤凰单丛茶产业,近日,潮州市第六届制茶名师争霸赛在凤凰镇火热开赛。107位从资格赛中脱颖而出的制茶好手齐聚一堂,展开一场指尖上的较量。

本次赛事严格规定选手必须采用手工传统方式进行比拼,这不仅是对选手个人技艺的严苛检验,更使其成为潮州推动单丛茶制作技艺传承、选拔行业人才、提升整体品质的重要平台。比赛中,参赛选手们需要运用世代相传的技艺,通过晒青、浪青、炒青、揉青、烘焙等核心工序,让一片片鲜叶变化出凤凰单丛的独特香韵。

参赛选手 刘君:已经选过一轮,我们可以遇到很多同行,做茶比较厉害的师傅、茶商、茶农,他们的技术都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还有一个推广作用,因为我们单丛茶很多工艺,每一年要根据天气、种植、茶叶品质去更新工艺,研究怎么样把这个品种做出单丛茶的特性。我们分享出去,能够让外面的人,更多的人来喜欢我们的单丛茶。

盛夏凤凰山,茶香正浓,赛场悄然升温。晒青,是唤醒茶叶内质的第一步,选手们将鲜叶均匀薄摊在竹筛上,置于温和的阳光下,精确掌控着茶叶萎凋的程度与时间。阳光与微风,是此刻最天然的雕琢师。当叶片变得柔软,光泽微敛,便进入至关重要的浪青环节。这是形成单丛茶独特香气与韵味的关键。选手们双手翻飞,或轻拢慢抢,或回旋激荡,让叶片在碰撞与摩擦中,激发出内含的芬芳物质。茶香,随着每一次“浪”动在空气中蒸腾弥漫。

参赛选手 林振宇:这是第三次浪青,我们要注意动作要轻,浪到它会活,浪得均匀。茶叶浪起来的香气就会飘,如果你太急了,香气就会不太好。这一步就是为了让它更活菜更均匀,茶菜均匀度好。五点多开始浪青,两小时一次,然后正常一次在浪茶间都要半小时。今晚这是第三遍,浪完要到一点多。

茶叶经过数小时发酵后香气初显,便迎来激变的炒青。高温铁锅,是技艺与胆识的考验,选手们徒手入锅,快速翻炒、抛扬,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锁住香气,固定品质。瞬间的高温下,叶色由绿转黄绿,青气散尽,茶香定型。火候的掌控,差之毫厘,风味便谬以千里。

参赛选手 黄剑斌:炒茶的温度控制在两百度左右,要炒熟茶差不多要十分钟左右。这个环节就是看茶的柔软度和水分流失的过程,到焙的过程才能失去水分。在炒的过程中失去水分过多它就会酥边、烧鼎,茶就不好看了。茶如果炒不熟就会有腥味。

炒青后的茶叶尚有余温,便需趁热揉抢。这是塑造茶叶外形和促进内含物溢出的过程,选手们或用手掌推揉,或在揉茶巾中团揉,力道均匀,或紧或松,条索在揉中逐渐紧结,茶汁微微渗出,为后续的烘焙奠定基础。

参赛选手 黄剑斌:在揉抢的过程中不能太用力,用力会使它破损,茶容就不好看。

最后一道工序——烘焙,则是慢工出细活的“文火功夫”。选手们将揉捻好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焙筛上,送入焙炉中,根据茶叶的状态,把控温度与时间,让水分缓缓散失,香气滋味在文火中升华、凝聚、最终定型。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制茶实操与茶叶审评,比赛最终决出凤凰单丛茶“制茶工匠”3人、“制茶能手”53人。

潮州市茶农协会常务副会长 黄振明:在政府的推广下,把潮州工夫茶的传统工艺传承下来,对我们茶农的技能也是一种进步。这些传统的工艺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如果我们年轻这一代再不传承下去,担心以后这些工艺会丢失,所以现在这些年轻选手都是为了茶叶的传统工艺而参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