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1月26日在潮安县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潮安县县长 杨志明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从2003年3月至本次会议换届,历时近四年。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大县、和谐潮安”的目标,勤政务实,开拓创新,政府工作有序运行,每年县人代会通过的各项奋斗目标均顺利实现,“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
——县域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四年来,我县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效益同步提高。2003年完成生产总值85.33亿元(经普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2.2%(可比口径,下同);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97.23亿元,比增12.4%;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111.68亿元,比增13.0%,经济总量跻身全省超百亿元大县行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4.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预计,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将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县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民营经济、特色经济、品牌经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大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 14.9:55.3:29.8调整至2005年的9.2:58.2:32.6。
民营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由2002年底的102家发展至目前的238家,完成产值三年翻一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8.13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5.2%。
特色经济活力增强。工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县工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32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74.8%。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产值56.3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2%。优势农业竞争力增强。全县现有“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6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凤凰镇的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2005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暨广东省第六届名茶质量竞赛颁奖大会在我县举行,大大提升了凤凰单枞茶的知名度。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县的一大新兴产业。《潮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二山一水”旅游新格局初步形成。2003年以来,全县共吸纳侨资、民资6亿多元,东山湖温泉度假村、龙湖寨旅游区、绿太阳生态旅游区、幽峪逸林生态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相继对外开放,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居全省县域前列。
品牌建设成绩斐然。全县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5项,国家免检认证产品5项,广东省著名商标20件,广东省名牌产品32项。庵埠镇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第一食品名镇”、被中国包装联合会认定为“中国印刷包装第一镇”;古巷镇先后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认定为“中国卫生陶瓷重镇”和“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彩塘镇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认定为“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潮安制造业知名度与日俱增。
外源型经济有新拓展。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地方承担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应对,扶持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外贸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2年至2005年,全县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8.6%。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外贸出口总值(海关口径)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3%,超额完成全年增长目标已成定局。2003年以来,全县新批三资企业53家,实际利用外资4968万美元。
财税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我们始终坚持把财税工作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本届政府任期前三年全县财税收入实现了翻一番目标。2005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000万元,增长幅度居全省67个县(市)第三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税收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69654万元、19906万元和47878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5.2%、27.9%和16.4%,全年财税收入任务可望超额完成。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全县金融运作正常,农信社增资扩股目标顺利实现,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清收工作有新进展。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7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2%和2.3%。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2003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08亿元,县城建设和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县城建设方面,累计完成建安产值5.8亿元,县广播电视制作中心、青少年宫、文化馆、全民健身园,赐茶水厂日产12万吨扩建工程、县环卫资源处理中心一、二号窑炉,龙华路中段、华埠路北段、公园路、彩文路北段、金里路南段等一批县城配套设施和安盛花园、安盛新园、金阳花园、金阳新园、华裕豪庭等一批住宅小区建成交付使用;县人民医院、潮安公园、县环卫资源处理中心三号窑炉、安盛花苑、腾瑞世纪家园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县城功能逐步完善。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顺利实施,县城区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县城聚集效应明显增强。
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1.9亿元,除险加固堤围52公里,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5宗,更新改造电排灌站5宗,整治排灌渠系一批。
公路建设方面,全县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4.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1亿元,改造和新建农村公路858公里,有80%以上行政村和60%以上自然村完成路面硬底化改造。省道S232线和S233线、凤乌线、溪蝙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公路网络不断完善。
能源建设方面,扩建彩塘220千伏输变电站,新建官塘、东凤、梅林、金石、江东5座110千伏输变电站,按计划逐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通信设施建设方面,累计完成工程建设资金1.95亿元,新增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6.2万门,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户96.85部,小灵通放号7万部,全县移动电话总数突破50万部。邮政设施、电子信息网络不断完善。
——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完成新一轮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任务。理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积极实施镇级农业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完成了县农业工作总站和动物防疫监督所组建工作。扎实推进《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许可规定和实施机关,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保留的县直行政许可实施机构、许可事项。积极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试点。政府宏观管理逐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了县医药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和县二植厂、农药厂、铜锣厂、酒厂4家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盘活存量资产。继续深化商业、供销系统改革,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从2003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严格执行“五取消、一改革、一种税”的新政策;2005年全面免征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坚持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传销和变相传销以及商业贿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重点行业质量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食品、卫生陶瓷和不锈钢制品质量全面提升。行业协会规范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文化大县建设成效明显。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县的基础信息网络体系,建成了县政府和10个镇级政府公众网,教育、计生、工商、建设等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进科技研究开发和应用,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目前,全县共有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5个,市级技术创新专业镇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3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1家。四年来,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9项,省级科技计划35项。专利拥有量近5000件。
教育事业有新发展。加强学校建设,全面完成薄弱学校和老区学校改造任务,新建、扩建、改建学校173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招考录用制度。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一费制”,并从2006年秋季起全面实行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全县小学、初中阶段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6.3%。高考成绩连年在全市各县区中名列前茅。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四年来共有4546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镇级文化站(馆)的建设,县广播电视制作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重视文物保护,完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立碑工作,从熙公祠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加强,铁枝木偶戏和大吴泥塑入选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铁枝木偶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湖古寨被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批准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采访创作基地”。文化市场特别是网吧整治工作不断深入。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第十三届市运会我县金牌总数居全市第二位,县城健身园和县青少年宫游泳馆建成投入使用,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建立起县、镇、村三级疫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卫生执法监督网络,组建和完善以县级医院和各中心卫生院为骨干的急救网络。县人民医院建设进展顺利。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有效遏制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国家普及县标准。
其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侨务外事工作不断加强。四年来,全县共接受侨胞捐赠折合人民币7097万元。县志编修工作全面启动,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审计、监察、统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价等部门执法力度加大。人民武装、民族、宗教、科普等工作有效开展。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顺利通过省的验收,上级下达我县的人口控制各项指标顺利完成。殡葬改革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国土和矿产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清理违法占地行为,查处非法采石取土,河沙禁采成效明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韩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初见成效,每年环境保护工作均能顺利通过上级的考核。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加快,创建生态文明村(社区)、绿色学校开局良好。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四年来,全县新增就业岗位2.77万个,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80.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大幅度扩大,至今年9月底,全县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5.86万人、4.46万人和4.23万人,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县符合低保条件的1.03万户2.19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3.52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7.3%。
社会安全、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两抢”等多发性犯罪以及其他各类犯罪活动,严厉查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行为,坚决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尊重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基层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近年来,全县没有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各年度安全生产四项考核指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控制目标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去年,全县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达到10194元,比2002年增加3079元,年均增长12.7%;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由2002年的8570元增加到2005年的11268元,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990元增加到2005年的4452元,年均增长3.7%。
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市场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24.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4.67亿元,年均增长12.9%。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4%,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并及时报告工作,坚持向县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四五”普法教育顺利通过上级验收,“五五”普法教育有序铺开。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了《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认真落实县政府廉政承诺,带头执行廉政责任制,政府机关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四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1件,政协提案174件。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以“美在乡村”为主题的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扎实开展,基层(社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我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四年。在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速增效、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调整充实发展思路,锐意进取,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四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体会是: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更新观念,调整充实发展思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发展思路,做到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四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始终抓住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注重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快潮安县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等若干配套文件,兑现政策,鼓励发展,增创了发展新优势,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
——必须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三化并举”,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调整决定着长远发展,决定着全局,也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总体优势和发展后劲。针对我县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规模小、能耗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实际,我们在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紧紧抓住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的战略机遇,按照“三化并举”的要求,不失时机地对我县经济结构进行适度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坚持以工业支柱产业集群竞争力为中心,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以品牌创建促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批企业走出了依靠自身力量提升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新路子。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路、龙头带动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省级农业示范区,适时调整全县“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流通大户,辐射带动农户生产,实现优势农业的转型升级。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全面推进县城、中心镇和面上各镇的规划建设,重新修编和实施《县城总体规划》,扩大规划区面积,完善县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强县城城市功能。规划建设县经济开发区梅林湖民营科技工业园和纳入市政府统一规划的铁汫工业带铁铺工业区及各镇工业小区,优化投资环境。
——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发展县域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我们十分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注重资源和环境保护,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省一类地区迈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创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深入开展“双无”创建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问题,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创建水平,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省一类地区迈进。
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强化对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深入开展清理和整顿违规采石取土专项行动,坚决制止乱采滥挖行为,桑浦山麓一带的非法采石取土场得到有效整治,部分山体已复绿。韩江河道违法采沙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环卫资源处理中心一、二号窑炉工程建设,县城区及周边各镇逐步实行了垃圾袋装化和集中处理。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制订和实施《潮安县林业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实施林业三大工程体系建设,加强湿地和森林资源保护。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村(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切实加强民心工程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努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切实抓好“十项民心工程”实施。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抓好农村安居工程、饮水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切实解决城镇“双困户”住房难等问题。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低保扩面,取消镇、村负担部分的资金,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政府筹资和补助标准。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行计划生育户奖励制度。落实措施,解决好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以及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遗留问题。维护外来人口合法权益,妥善解决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等问题。
深入开展扶危济困帮扶活动。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全力以赴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做好今年灾后的救灾复产重建家园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救灾,并及时把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灾区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够及时得到医治”,维护了灾区的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残疾人普查,做好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工作。开展结对扶贫助学活动,解决部分家庭困难子女就学问题。
——必须坚持全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必须有机统一。几年来,我县同全国各地一样,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同时又是矛盾的凸显期。为此,我们十分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全力维护诚信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现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制订实施了《潮安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规划》,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集中执法力量,形成监管合力,突出抓好食品安全、卫生陶瓷和不锈钢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传销和变相传销以及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
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监管长效机制,突出抓好北部山区春茶季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重点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构建群防群治体系,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和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必须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上级要求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进一步把综合经济部门调整为宏观调控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行政许可,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抓好《公务员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制定和完善《县政府工作规则》。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带头严格执法,完善监督机制,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切实抓好公务员队伍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评机关、企业评机关活动,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认真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乡亲贤达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潮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潮安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在潮安投资的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看到,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明显落后于全省。“十五”期间,我县的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0.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0194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2%。城镇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一半。县、镇级财政支出压力大,调控能力弱,未能很好适应加快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二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粗放型特征明显。现有产业集群总体上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和重化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竞争力不强,现代物流、商贸、中介等服务业发展缓慢。三是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人口基数大、密度大,是全省17个超百万人口大县之一,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资源、环境保护任务较为艰巨,水利防灾减灾能力较弱,特别是内洋排涝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整治。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以及环境综合整治投入相对不足,公共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四是社会治安和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潜在隐患尚未得到根本整治,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本届政府经过对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和当前面临问题的分析,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狠抓发展第一要务,落实稳定第一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思路,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增强后劲,扎实有效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经济强县,努力建设富裕潮安、文化潮安、生态潮安、和谐潮安,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争当粤东地区加快发展的排头兵。
至2011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233.8亿元(当年价),比200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0%(可比口径,下同);人均生产总值20506元,年均增长12.0%;三大产业构成达到5.4:63.7:30.9;农业总产值21.09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总产值586.7亿元,年均增长15.5%;外贸出口总额(海关口径)7.02亿美元,年均增长1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6.95亿元,年均增长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2亿元,年均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164万元,年均增长16.0%;农民人均纯收入5798元,年均增长4.5%;科技贡献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单位GDP耗能明显下降,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0分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城镇职工养老、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左右。
要实现上述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自强自立意识,营造“干大事、创大业”的良好氛围,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紧密联系潮安实际,积极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兴县、商旅旺县、科教强县、依法治县”发展战略,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五项建设”,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关于县域经济建设
发展经济是前提。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潮安加快发展意义重大。今后五年,我们一定要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以市委、市政府“一名城二基地”的战略定位为引领,以发展特色工业为主导,紧紧围绕壮大总量、提高实力、增强后劲的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经济大发展。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立产业强县思想,突出县域特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强大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落实“工业兴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升工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以工业园区和专业镇建设为载体,加快一批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县经济开发区梅林湖民营科技工业园和铁汫工业带铁铺工业区及其它特色工业小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做大专业镇、特色镇经济规模。积极实施“商旅旺县”战略,优化旅游产业配套,提升凤凰山生态旅游区、东山湖温泉度假村、绿太阳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水平,打造“情趣潮安”特色旅游品牌,争创广东旅游强县。同时,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比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建立创新型社会的要求,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工业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创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支持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专利技术的应用开发,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优势企业,进一步打响潮安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和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重视产品质量。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宗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
统筹内外源经济发展。坚持内外并重、相互促进的方针,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和《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的意见》等若干政策措施,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面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培训、质量检验、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打造名牌产品,更好地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推进外源型经济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参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合作,吸纳县域外大企业、大财团落户潮安,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出口,提升我县特色产品出口档次,建立和完善重点出口商品反倾销预警机制,促进外源型经济更快发展。
高度重视财税工作。积极培植税源和新的税收收入增长点,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做到应收尽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推进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核心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改革,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社保、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监督,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加大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资产的清收力度。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大对粤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契机,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全面推进《潮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及各镇总体规划的实施,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各类企业和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城乡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信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网络,着力抓好被省列入粤东地区重点项目规划的内洋南总干排涝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培育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发展水平。加强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供水、农田灌溉、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整治村容村貌,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扎实抓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强化涉农收费和农资价格监管,全面落实村级会计代理制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
二、关于体制建设
体制改革是涉及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目标,积极稳妥推进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逐步消除发展中的体制障碍。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优化国有集体资产配置。加快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完善国有集体资产监管,盘活国有资产。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及时宣传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投资信息和市场准入标准。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快推行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代理建设制。
三、关于文化潮安建设
当今的经济是文化经济,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今后五年,我们要在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同时,加快文化潮安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全面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信息化建设的决定》,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和人才事业。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各类型、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发展学前教育,加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更加重视职业教育,落实措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要,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加快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弘扬潮人文化,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县档案馆等文化事业项目建设。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全面发展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严密防控重大传染病。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人民医院建设步伐,强化镇级卫生院配套建设,加强村级卫生站的规范化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面贯彻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计划、统计、审计、监察、民政、人武、档案、县志等工作。
四、关于生态潮安建设
加快生态潮安建设,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今后五年,是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逐步偿还环境、资源欠账任务较重的一个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把构建生态潮安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更加突出位置。
突出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把人口问题作为关系潮安发展的根本大事来抓,把控制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作为战略重点,围绕争创省一类地区的目标,深入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管理,创新机制,落实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和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机制。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和服务网络建设。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构建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引进和开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统一规划,集中治污,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为重点,加强韩江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逐步建立污染源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和重点企业环保信用档案。加强环保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维护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建设林业生态县为目标,继续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和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强化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营造韩江流域针阔混林,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生态林业产业体系。继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示范区等创建活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倡导生态文明。深化殡葬改革。重视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我县绿色生态屏障。
五、关于和谐潮安建设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今后五年,我们要在优化投资硬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投资“软环境”,力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着力抓好法治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实施“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着力抓好市场环境建设。积极实施《潮安县整顿和规范市场三年规划》,继续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传销、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违法活动,标本兼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着力抓好政务环境建设。按照“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优化政府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要落实部门领导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的现象。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质量,认真帮助基层和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尤其要积极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和市、县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整体推进,共同营造加快发展的大环境、大氛围。
着力抓好治安环境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和谐村(社区)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对待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设良好的治安环境。
着力抓好安全发展环境建设。坚持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强化责任制落实。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支撑、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体系。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督办制度,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着力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切实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问题。严格执行社保政策,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教育资助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春风暖人心--帮扶特困家庭”和各种形式的扶危济困助残救孤等“送温暖”活动。
着力抓好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决策参与和民主监督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依法加快推进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联系群众。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们同全县人民一道,克服困难,不断进取,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奋斗目标,开创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坚信,只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以省委、省政府加快粤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发奋图强,就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就一定能够朝着“富裕潮安、文化潮安、生态潮安、和谐潮安”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