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5月26日在潮州市潮安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潮安区区长 张广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区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作为、打开新局面的关键一年。区政府在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1+1+9”、市委“1+5+2”工作要求和区委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做好“六稳”各项工作,有力地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发展保持平稳。我们坚持稳字当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积极稳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强化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各项措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空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34.93亿元、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01亿元、同比增长2.1 %,外贸进出口11.74亿美元、同比增长4.2%,一二三次产业比例调整至6.0:63.6:30.4,一般预算收入12.75亿元、同比持平略有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1亿元、同比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同比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
(二)大力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产业经济提质升级。我们围绕全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定位要求,积极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出台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并配套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兑现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各项惠企政策,全年共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5.26亿元。强化科技引领。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8家、累计53家;新增省级工程中心3家,市级工程中心7家。加大企业技改投资力度,总投资8.93亿元的51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完成登记备案,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加20.8和0.2个百分点。企业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区应用智能机器人超200台套,应用智能化生产线超30条。恒洁卫浴建成国内首条柔性化智能机器人喷釉生产线,皓明陶瓷“日用青花瓷无纸化智能生产线示范项目”申报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爱丽斯、金强艺两个项目入选2020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市场主体结构优化、实力壮大,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14万户、总量达到6.38万户,新增“个转企”324家,“小升规”企业40家;35家“四梁八柱”企业和58家纳税大户获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新增7家单位参与4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市场拓展力度加大,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食品大会和第二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秋季糖酒会等境内外各类展览展会21场次。网上销售等新业态有效拓展,9个镇76个村分别被评为“中国淘宝”、“中国淘宝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创建步伐加快,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列入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凤凰古茶树茶园获评全省唯一“中国最美茶园”,凤凰镇入围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归湖戴平万、江东洪灵菲”故居修缮工程基本完成。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 19.8%和20.3%。农业经济加快发展,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5个农产品获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称号。
(三)全面加快推进基础建设,保障支撑不断强化。我们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高标准高起点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夯实“硬件”基础和支撑保障。全区38个续建、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57.31亿元,完成计划的140.3%;19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39.82亿元,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88.5%;2个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投资11.01亿元,完成省下达计划的220.2%。产业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成,进园落户企业34家,建成企业项目5个,在建项目10个,拟开工项目19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2亿元、税收近1亿元,园区住宅小区和人才公寓同步配套。高铁新城核心区征地步伐加快,仁沙路、站前南路、站前北路贯通工程完成施工招投标,站南广场及地下停车场扩容改建工程启动建设;深洋整村搬迁前期基础工作基本完成,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大岭山产业园完成园区3574亩征地协议签订和部分用地报批及园区控规编制工作,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成功落地,另外还有工业地产、商贸物流等招商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之中,成为撬动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厦深联络线、梅汕客运专线和动车运用所等涉铁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并投入运营,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潮安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省道S335樟公线至高铁潮汕站连接道路、县道X093炮浮线及进站路续建、省道S231凤湾线文祠至意溪段改建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省道S232线(护堤公路)改造、省道S233线彩塘大寨至汕头交界处路面改造和省道S233线如意路口至彩塘大寨段路面改造等工程启动建设,“四好农村路”第一批先行路和示范路工程完成建设。水利项目顺利实施。三江连通工程潮州段加快建设,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潮安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等项目顺利实施。能源供给有效保障。燃气“一张网”项目加快推进,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中海汕粤东LNG配套管网等主干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电网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凤凰、归湖两个自供区管理体制全面理顺。中心城区市政建设不断优化。潮安大道、庵凤路等多条城区道路完成改造,庵江溪水岸整治和景观提升及立面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碧桂园、龙光阳光水岸等住宅小区建成入住,城区环境得到较大提升。
(四)持续加大城乡治理力度,发展环境优化提升。我们坚持系统谋划、突出关键,精准发力,城乡治理、“创卫”工作深入推进,基础配套加快完善,获全市“创文”年度考评第一名。依法严厉打击“两违”,土地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完成清拆617宗、1774.02亩(其中耕地1114.49亩),违法用地占耕地比例下降到4.23%,扭转了我区“两违”整治工作被动局面。“三旧”改造扎实推进,8宗“三旧”改造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新增4400亩“三旧”项目前期测绘,启动江东镇北片区“三旧”改造项目。垦造水田完成3237.8亩,其中兑现承诺1870.75亩,拆旧复垦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速,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87亿元,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和农村公厕新改建年度任务,全区70%以上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累计筹集扶贫开发资金2.12亿元,使用率达到98.76%,10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基本完成,75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条件,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事项有效落实,县级饮用水源环境问题整治、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整改,全区生活污水处理PPP整区捆绑项目完成东凤、登塘、凤塘、浮洋、龙湖、江东6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121公里主管网铺设;一批“散乱污”企业得到整治,河道“五清”、“清四乱”整治任务基本完成,枫江深坑断面和内洋南总干渠焦山断面水质有较大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有力有序,P2P网贷、非法集资等风险得到有效处置,农商行组建工作按计划完成,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稳妥推进,政府债务比例全市最低,被评定为安全绿色等级。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年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49.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65%。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61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医疗救助年度个人最高限额提高到15万元,就医救助比例达到100%。镇级公办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升级改造和区中医院、慢病站建设扎实推进,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粤东妇科微创中心落地服务,区第三人民医院筹备工作全面启动。文化体育旅游等事业全面发展,新增庵埠文祠、新乡仁美里、宗山书院牌坊及石刻3处省级文保单位,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项指标同比下降,扫黑除恶挖“伞”、打“网”取得良好战绩,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人事、审计、统计、物价、粮食、打假、打私、档案、区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聚焦党建引领,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格预算执行,一般性支出压缩比例达到10%以上,审计、财政监督检查有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3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全面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上级驻潮安各单位和海内外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进入2020年,我们经受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疫情发生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扎实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全力以赴筑牢“五道防线”。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加快复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勇敢逆行的医护人员,向日夜奋战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向关心支持潮安疫情防控的海内外朋友们,向守望相助的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国内国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对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任务形成更大挑战;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传统支柱产业竞争力减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新的支柱;三是创新活力不足、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依然匮乏,创新“孤岛”问题明显;四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基础配套不完善,二元结构问题依旧突出;五是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不健全,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事故仍然多发,国有企业改革困难较大;六是生态环境历史欠账较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仍不健全,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提振精神,脚踏实地,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综观国内外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世界多个国家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等一揽子政策,省委“1+1+9”和市委“1+5+2”及区委关于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等重大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各级密集出台的“暖企稳工、投资促产”若干政策措施,都为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重点突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和必胜信心,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委“1+1+9”和市委“1+5+2”工作要求和区委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抓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推进“六大工程”实施,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落细,坚定不移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法治环境、行政环境、城乡环境,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取得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六保”部署,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确保各项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短期内多数经济活动放缓或停滞,对经济发展冲击巨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各级对实现全年主要目标任务的信心、决心和目标也不会改变,我们一定要化压力为动力,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创造新业绩。
积极应对形势挑战。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以及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部署要求,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同时,大力培育主动适应“新基建”、“新消费”理念,充分发挥我区中小企业众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紧紧抓住各级密集出台的各类“暖企、稳岗、促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家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契机,瞄准疫情发生后产业发展的新动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适应新形势市场需求的产业新业态和生产企业,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韧性。
促进工业提质增效。抓住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调整的重大契机,依托我区原有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进行培育,争取实现“个转企”、“小升规”总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壮大我区企业总量。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优化园区进园企业服务管理,力促有更多企业建成投产,提高我区企业质效。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补短板的关键作用,用好用足上级应对疫情影响、大幅扩大投资的机遇,积极应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式的深入转变,挖潜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新的增长点,持续跟踪项目投资进展情况,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快推进“六大工程”127个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形成当期投资。
大力拓展市场空间。主动适应疫情过后市场经营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通过广交会、高交会等重点展会平台,抱团抢占产品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营销平台,大力推进网上招商、网上销售等形式,创新领导带货电商直播平台营销模式,扩大潮安特色产品销售,抢占市场份额,促进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二)狠抓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以产业平台建设为主阵地,以创新驱动、集约发展和开放合作为着力点,集中力量和优势资源,把潮安现代制造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做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潮安样榜。
加快重大发展平台建设。落实加快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推进工业地产、共享厂房、商贸综合市场建设等新业态,助力陶瓷、食品、印刷包装、不锈钢等传统产业集聚发展。继续做好东山湖现代产业园进园企业建设和跟踪管理服务工作,力争今年有超过10个以上的企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大岭山产业园开发建设,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力促在谈的工业地产项目和商贸物流项目能够尽快落地建设。同步推进高铁潮汕站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片区开发,努力将三大片区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借助全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契机,全面落实鼓励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着力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育成链条。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广应用无人车间、3D打印、机器手等技术设备,力促企业生产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引导骨干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体系。深入实施人才新政,完善“重才引才留才育才聚才”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战略,深入做好“特、精、融”文章,加快建设“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系列展览馆,打造“韩江文化行动”品牌,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一批商贸综合体建设,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
(三)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夯实潮安高质量转型发展根基。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抓住国家应对疫情扩大投资的契机,围绕制约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短板、弱项,推进总投资超680亿元的127个“六大工程”项目,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项目建设,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
全力抓好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原则,区分先后缓急,集中精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实落地,全力抓好年度投资45.15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储备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全力推进计划总投资663.3亿元,涉及现代农业、水利、生态环保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工业及现代服务业工程、社会发展工程、中心城区建设领域的109个项目开工建设或前期工作,以项目建设推动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要学习好、运用好上级政策,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谋划和研究,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确保有一大批开工条件成熟、可随时拿得出来的重大项目,争取到上级的项目资金支持。
(四)巩固提升“两违”整治成果,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长效机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坚持以服务和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主动研究和运用上级土地政策,转变发展思维和模式,着力破解制约我区发展土地“瓶颈”。
持续推进“两违”整治不放松。认真总结去年整治“两违”的经验,进一步压实镇、村特别是村一级干部的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坚决查处和杜绝非法买卖土地、租让土地、转手倒卖土地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继续完善土地执法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置,遏增量、减存量,以常态化管理巩固提升“两违”整治成果。
大力实施“三旧”改造项目建设。在全力查控“两违”建设的同时,抓住省实施新的“三旧”改造政策有利契机,扎实稳妥推进一批“三旧”改造项目落实落地,通过“三旧”改造完善用地手续,发展工业地产,建设符合现代企发展需求的厂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统筹用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利用好省即将实施的“点状供地”政策,以及土地审批权下放的机遇,着力加快“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用好有限的土地指标。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有一批工程项目列入省的重点项目“笼子”,得到省的用地指标支持。同时,要加大水田垦造和拆旧复垦工作力度,在确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指标的基础上,积极发动,创造条件,实施垦造工作,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征储机制,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支撑。
(五)坚定决战决胜的信心,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三大攻坚战目标任务。
加快乡村振兴。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效整合涉农资金,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三清一改”、“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简化审批流程,切实抓好71条先行村建设,启动新一轮91条村生态宜居创建。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万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落实奖补激励措施,加强对全区抛荒土地的调查和改造,消灭抛荒土地行为,提高农村土地经营效益。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加快建立凤凰单丛茶、金石花卉、东凤芡实、江东无公害蔬菜、北部山区水果“5+X”产业体系。坚持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推进产业、就业、教育等扶贫,开展“清零达标”专项行动,确保相对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如期出列。
狠抓污染防治。在巩固提升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成效的基础上,对标国家新要求,全力做好新一轮国家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整治扬尘污染,打击露天焚烧。打好碧水攻坚战,大力推进韩江全国示范河湖创建工作,加快韩江碧道规划,实施江东、归湖绿道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五清”、“清四乱”,继续抓好枫江流域、内洋南总干渠流域整治,实施重点流域污水管网补空白项目建设;加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健全水质自动化监测网络,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建立可回收物循环化、厨余垃圾资源化、有害垃圾安全化的分类处理体系。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等执法模式,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
强化风险防控。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出清,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以打促改”的思路盘活国有资产。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和绩效管理有效衔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完善金融风险联防共治机制,最大限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外贸领域风险。
(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科学高效管财用财。针对我区财政收入增长潜力有限,支出口子多,刚性支出占比高的实际,切实把财政资金管好用好,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多渠道稳定财政收入。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严格依法依规抓收入的同时,积极促产培财,千方百计拓宽收入来源,盘活沉淀资金、存在资金和闲置资金。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进一步抓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政府部门要带头过“紧日子”,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把有限资金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切实用好政府债券资金。今年国家提前下达广东省政府债券规模1395亿元,近期因疫情影响又增加了一定量的资金规模。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尽快落实具体项目与上级对接,争取有一大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项目库和年度资金使用篮子,争取到更多专项资金,以缓解我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压力。
(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强化兜底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充分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作用,注重民生工作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加大力度补短板,促进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全力加强疫情防控。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得到较好控制,但国外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国内一些地方也出现反弹,外防输入压力巨大,防控工作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严格按照上级防控指引的要求,全力做好“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强化重点人群精准管控,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要注重总结经验,加快补足公共卫生短板,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办实办好民生实事。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办实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强化社会保障。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加强岗位培训,扩大就业渠道,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加强欠薪源头治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巩固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大病保险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社保改革,完善落实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救济、退役军人保障等制度。
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突出抓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完成学前教育“5080”工程建设。建设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市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改造提升,区中医院、慢病站、第三人民医院等重点医院项目和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继续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工作。加快区博物馆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提档升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落实“一岗双责”、“三个抓”,抓实抓好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和执法监管,加大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抽检力度,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做好信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统计、物价、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
(八)强化党的领导,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全力锻造最强执行力政府。坚持党建引领,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加强政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筑牢坚强的政治保障。
提升政府效能。突出“干”字优先,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讲求工作时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决策执行力,着力建设干净担当、为民务实的服务型政府。敢于直面问题,更新观念,勇于正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讲究方式方法,提高能力水准,推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全区上下的行动自觉。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审批服务便民化,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强市场经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领域制度建设,推进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办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同推进,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强化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筑牢拒腐防变坚强防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确保权力规范运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努力打造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决战决胜之年要有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攻坚之年要有攻坚克难的毅力韧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
2020年潮安区十件民生实事
一、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54元、251元提高到609元、276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685元和1025元提高到1820元和111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65元、220元提高到175元、235元。
二、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计划增加公办幼儿学位1710个。健全学前至普通高中各学段生均经费保障制度,全市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400元,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每所独立建制的学校、幼儿园至少配备2名专职保安员。
三、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施区妇幼保健院升级、区中医院、慢病站和第三人民医院建设。每个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1名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每万人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名以上。启动新建改建3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增配精神卫生专业医护人员。设立1家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5%。落实公建规范化卫生站镇村一体化管理,实现“五统一”。
四、完善提升文化、体育、水利等公共服务。新建20个小型公共足球场。建成区博物馆,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逐步推进自然村集中供水,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基本安全。加强农村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营房建设,建成中心镇24小时不打烊的公安为民便民办证大厅,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二员二站”。
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落实《潮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完成2020年租金补贴任务,合理分配2020年中央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完成全区农村老旧房屋实施危房改造工程。鼓励符合增设电梯条件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
六、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和“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开展“广东技工”培训1200人次以上,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占全市技能人才比例。培训“潮州菜师傅”1000人次以上,助力精准扶贫。开展“南粤家政”培训200人次以上,重点实施居家、母婴、养老和医护四个培训项目,满足新形势下“一老一小”家政服务需求。
七、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农村厕所、旅游厕所。全区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完成农村公用厕所新建和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新建和提升改造旅游厕所16座。
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省定68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全区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率达到98%、路面铺装率达到80%。
九、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全区完成不少于2080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5批次,食品抽检信息及时公布,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推动全市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全力推进校园食品安全。
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组织实施2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工程治理、3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组织开展1次以上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