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3月18日在潮州市潮安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广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潮安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5+2”工作部署和区委的工作要求,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重点突破,持续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在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经济运行重大考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增、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34.56亿元,年均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8%,第二产业年均增长4.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7.1%。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4.6:68.6:26.8调整为6.0:62.2:3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617(预计)元、年均增长5.7%。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32亿元,年均增长基本持平;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年均增长3%;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5.91亿元,年均增长3.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81亿元,年均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万元、年均增长4.9%。特别是2020年面对疫情和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严峻挑战,全区生产总值仍实现同比增长1.8%,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动能加速聚集。坚持创新驱动,在营商环境打造、产业平台建设、企业转型升级、电商产业新业态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符合潮安实际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体系,激发新动能。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全力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发展平台。全面完成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并有一批企业落地建成投产,园区申报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进展顺利。规划总面积超3500亩的大岭山产业园,完成征地和项目前期,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落地建设,园区扩域工作同步推进,其它招商项目正在有序洽谈之中。配合全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完成区卫生陶瓷品牌馆(一期)建设,力争将该片区打造成为潮安产业未来发展的新高地、新引擎。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落实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评选全区“四梁八柱”企业,全区新增市场主体5.16万户,年均增长18.76%;新增“小升规”企业170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5年的473家增加至558家;新增技术改造备案项目总投资49.2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6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新增省级工程中心10家、市级工程中心21家、博士工作站3个,有2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奖,1家企业获得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称号,3家企业获得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太安堂中药自动化智能提取中心,成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业态,着力加强同阿里巴巴、乔布谷等网络销售平台的合作,支持电商产业发展。全区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电商平台6个,共有网站网店等网络经营主体5752家。同时,有12个镇和101个村被评为“淘宝镇”、“淘宝村”,荣登“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成为粤东唯一上榜的地区。
五年来,我们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用好用足上级涉农政策和各类专项债、地债资金,科学谋划,奋力推进,尽最大努力补齐补足各项基础建设的短板。“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57.54亿元,超计划完成投资任务;有40个列入市“十三五”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28.78亿元,完成率131.96%。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梅汕客运专线、动车运用所等重点铁路工程按计划完成;境内潮惠、潮漳、潮汕环线3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6.5公里增加到64.26公里;新风路改造、外环西路、省道S335樟公线至高铁潮汕站连接道路、潮汕公路改造、护堤公路改造等多条重点道路改造项目完成建设或加快推进,城区金里路、华埠路等多条“断头路”实现接通,大霞路、庵凤路完成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铺开,打通了全区区域发展的“筋脉”,构建起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国家西气东输跨我区主干网建设基本完成,燃气“一张网”建设完成360公里天然气管道建设,工业重点区域实现“成网供气”。农村电网建设按计划实施,凤凰下埔、归湖高原、高升等自供区完成改制并实施农网改造。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区捆绑PPP项目顺利实施、沙溪污水处理厂及厂外污水管网工程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空白”项目启动建设。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东凤灌区潮州片区)、潮安区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程、潮安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以及万里碧道工程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村级卫生保洁覆盖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均达到100%;4G网络、邮政物流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创文、创卫工作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垦造水田和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全市提供样板,生态文旅整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亮点突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五年来,我们坚决打好三大攻坚仗,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坚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毅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力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任务,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出清,清理盘活资产、化解债务存量,政府债务稳定在绿色等级,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7331户1.69万人100%达脱贫标准,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顺利通过省的考核。有劳动能力脱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9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4倍多。10个省定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5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3倍多;10个省定贫困村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集体经济年平均收入达到30.51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9倍多。第三方多次调查显示,贫困群众满意度均达到99%以上。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强化内洋南总干渠、西总干渠流域、韩江流域潮安段、枫江流域潮安段污染综合整治,全区各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不断优化,“散乱污”得到有效整治,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五年来,我们全力实施惠民工程,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谋民生之利,多干民生实事,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来,全区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累计226.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支出87.0%。省、市、区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着力抓好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3.04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5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1.91万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升级建设项目、区中医医院新建项目相继完工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全区353所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创建省健康促进区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8.73%,学前教育在全市率先实现“5080”目标。15个镇级文体广场有6个被公布为市级示范点。村(居)配套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99%。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熙公祠完成保护修缮,龙湖寨婆祠、方伯第、象埔寨-房祖祠及万里桥修缮工程全面启动;完成7批次区级非遗项目和6批次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确立工作,全区非遗项目56项。“归湖戴平万旧居、江东洪灵菲旧居”修复工作全面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严厉打击涉枪涉爆、涉电信网络诈骗、涉盗抢骗、涉黄赌毒、涉食药环、涉金融等突出犯罪,保持安全隐患整治高压态势,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强化应急值守,加强安全防护,做好各大敏感节点的维稳安保工作,做到重点群体及重点人员稳控到位。深入贯彻落实区长接访日制度,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关注民生、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重拳出击,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加强,连续17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与此同时,人事、审计、统计、贸促、物价、粮食、打私、打假、海防、人防、气象、防震、地方志、侨务外事、民族宗教、退役军人事务、民兵预备役、老龄、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着力提升行政服务水平,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践行法治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扎实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解决了教育、医疗、环卫等领域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政府改革,顺利完成区级机构改革,政务服务、数字政府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有效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件,办理政协提案161件,答复率和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均为100%;主动接受民主党派执法专项民主监督,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打造“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圈。推动覆盖潮安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完成5个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216个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实现全区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不仅仅收官了“十三五”的满满硕果,更是亲历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这一潮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5+2”工作部署和区委的工作要求,咬定发展不放松,答好疫情影响“加试题”,聚焦“六稳”工作,聚力“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众志成城应对挑战,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实“四级责任”,构建起“点线面”网格化立体防控体系和“四个一”“一办八组”力量保障体系,落实“巩固、恢复、完善、深化”等防控策略,成功实现疫情“零死亡”、本地“零感染”、医院“零院感”、接转“零传染”、关联“零病例”等“五个零”目标。5名援鄂英雄逆行出征,为湖北保卫战贡献潮安力量。春茶采摘和农业春耕平安完成,复学复课和高考中考顺利进行。
二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全市率先制订和落实“复工复产20条”等政策,开展区领导挂钩联系企业行动,落实减税降费5.83亿元,推动全区包括35家四梁八柱、550家规上在内的1.17万家企业及早全面复工复产;新增市场主体1.23万户,同比增长15.71%。启动实施投资超680亿元的133个区重点项目建设,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年度计划,申获专债项目15个。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5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全年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56.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6%。
三是立足产业优势,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推动中山-潮安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中心和古巷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完成总投资27.39亿元的43个技术改造项目,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区卫生陶瓷品牌馆正式启用,古巷镇、凤塘镇成功通过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中国陶瓷重镇复评;潮安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潮安”称号。筑牢发展平台,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已完成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验工作,进园企业达50家、建成投产企业8家,大岭山产业园已预征地3471.6亩,并依托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积极谋划申报应急产业集聚区。全年电商销售额超100亿,“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全省第一,被定为全省10个数字乡村试点县(区)之一。
四是整合发掘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扎实做好潮安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深入实施“百家修百厝”工程。完成洪灵菲、戴平万故居等“左联”文化遗址修缮,成功举办中华畲族发源地文化旅游节、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潮安站)。凤翔峡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凤凰镇被认定为首批省旅游风情小镇、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归湖镇狮峰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了潮安区茶旅生态游等3条省级精品线路。
五是着力夯实基础,加快城乡协调发展。交通基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省道S335樟公线至高铁潮汕站连接道路完工投入使用,高铁潮汕站、潮安火车站站改等项目加快推进,潮汕大桥、登北线、枫韩线、省道S232线潮安段改建工程等一批交通设施项目抓紧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好农村路”攻坚任务107.471公里、省定建设任务377.439公里全部完成,“厕所革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推进,71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乡村条件大为改观。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建设任务,谋划申报橄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获省认定“一镇一业”专业镇2个、“一村一品”项目45个,产业基础有效夯实。
六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行政效能优化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营商环境改革,承接省级下放权责清单事项39项,取消112项,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公布八类政务服务事项共1821项,一窗受理率及许可事项可网办率均超95%。“一盘棋”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完成市、区、镇、村四级连通的“一网通办”平台建设,开通了74种常用证照电子证照服务,公布“免证办”清单141项,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注册量分别突破46万、2.5万、1.5万。优化提升区级实体办事大厅,结合开通粤东首个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厅,推出代办服务、绿色通道和“快递上门、政府买单”等便民服务,特别是疫情期间推出区级全程“网上办”事项322项,受到企业和群众高度肯定,一年来受理业务977645件,按时办结率100%。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特别是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以及上级驻潮安各单位和海内外乡亲贤达、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区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潮安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必须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上下左右团结协调,始终保持政府抓落实的定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用法治的思维、斗争的精神、攻坚的勇气,用心纾解历史遗留问题,不断破除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固化的藩篱,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幸福潮安、平安潮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导产业受外贸进出口影响较大,重大产业项目不多,有效投入不足,项目转化率不高,“稳”的基础还不牢。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效益不高,传统支柱产业竞争力减弱、转型升级步伐较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新的支柱,“新”的动能仍不足。三是瓶颈制约没有根本改善,基础配套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城市建设品质和精细管理水平还不够高,生态环保、城乡“两违”等痛点还没有完全破题,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堵”的问题仍存在。四是服务经济发展能力还有所欠缺,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创新活力不足、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依然匮乏,创新“孤岛”问题明显;部门职能整合效果不理想,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冲”的劲头仍较弱。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我区发展攻坚期、改革深化期、美好生活提升关键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深刻重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成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和新矛盾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奋力开创新时代潮安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区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发展定位,坚决贯彻落实省委“1+1+9”、市委“1+5+2”工作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持之以恒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奋力构建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共潮州市潮安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潮州市潮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初步确定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高质量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文化实力得到新提高,生态建设实现新跨越,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区将力争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驱动发展经济体系和绿色发展的格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绿色秀美家园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催生发展新动能。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汇聚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和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依托产业园和科技园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产业高端化、布局集中化、发展集群化的思路,围绕市打造陶瓷产业、应急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做大做强食品、不锈钢、印刷包装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整体发展层次,建设制造业强区和质量强区。
三、全面深化改革,营造高质量营商环境。学习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和经济特区改革创新经验,聚焦国土资源、园区发展、环境保护、农业农村、数字政府、教育卫生、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改革的办法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政务服务再造工程升级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潮安产业和区位优势,主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立足“潮安所能”,调动全要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建设现代高效流通体系,全力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新门户”。
五、统筹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开发格局,引导人口、资源在特定空间合理聚集,构筑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态安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三带三平台”新格局,聚合优势资源,打造区域发展极。
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同权化、产业特色化、发展区域化,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七、全面释放文化活力,提升潮安文化软实力。坚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引领,以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支脉为己任,以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方向,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潮安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全面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文旅产业,使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绿水青山。坚持生态优先,以韩江潮州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为新起点,常态化加强韩江流域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让韩江秀水长清,统筹山水林田湖的系统治理,引导形成低能耗、无污染、可持续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筑牢北部片区生态屏障,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经济。
九、坚持共享发展,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医疗等事业现代化水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十、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潮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遭受严重冲击。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及省委“1+1+9”工作部署、“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市委“1+5+2”工作部署、“一江两城一海湾”发展格局等重大发展方略的红利效应和机遇效应不断释放,区委“一核两翼三带三平台”发展格局的引领效应、支撑效应不断增强。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的殷殷嘱托,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感恩奋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奋力开启“十四五”发展新篇章。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潮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发展目标和“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体,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抓住“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省委“1+1+9”和市委“1+5+2”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同步增长,力争实现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开放合作,全力抓融入促联动
依托地处汕潮揭都市圈交汇中心的区位优势,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湾+带”发展机遇,打开门谋发展、走出去促合作,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全力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新门户”。
做畅交通路网。突出抓好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配合做好汕潮揭城际轻轨项目建设,推动潮汕大桥、东凤大桥、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延长线、南澳联络线高速公路、国省道路面改造提升工程等跨市公路建设,进一步提升汕潮揭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融入与大湾区“123交通圈”的“硬联通”。
做优区域合作。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深圳潮商会等的沟通联系,大力拓展与中山产业链的多领域合作,打好“侨”牌,推进更高水平开发,把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延伸布局。实施大招商机制,结合《优先产业发展目录》,完善专业化综合评价体系和筛选机制,瞄准“双区”大市场,精准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大型企业到潮安落户、投资和发展。
做强承载平台。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力争东山湖现代产业园申报省级高新区顺利通过省的验收,大力推动东山湖现代产业园提质增效,提升园区整体发展环境,打造成产业创新综合体,力争今年有12个以上企业项目建成投产。发挥“陆地空”优势,加快推进高铁新城核心区建设,谋划和招引一批生态宜居、商贸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做好融入汕潮揭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章,实现产城融合,打造现代化新型城市综合体。大力推进大岭山产业园规划和开发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启动扩域工作,紧紧抓住“国家东南应急救援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契机,积极谋划、培育应急产业,将大岭山产业园打造成以应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综合体。
二、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提质效促转型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思路,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全面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实施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企业技改投入正向激励机制,支持企业进行“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强化协同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育成链条,探索搭建共享实验室平台,提升区域科创浓度。持续强化招才引智,主动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扩大柔性引才渠道,加快人才驿站、人才公寓规划建设,构建青年和人才“洼地”。
实施企业倍增工程。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重点中小微企业数据库,强化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探索实施“明星企业”计划,重点培育“链长”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单打冠军”企业。力争完成“个转企”270家、“小升规”40家。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围绕市打造5个产业集群的目标,做好产业规划,编制发布陶瓷、食品等产业发展白皮书,大力推动陶瓷、食品、不锈钢等产业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制造业强区。强化龙头牵引,支持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产业配套半径,引导配套协作本地化,打通上下游核心供应链。
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持续深化“数字潮安”建设,加快推动产业与数字信息化深度融合,不断壮大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全面推进“企业上云”,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AI+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以5G、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力争建成5G基站500座以上。出台促进电商发展政策,深化与阿里巴巴区域框架合作,加快福建寿宁跨境食品电商园建设,发挥乔布谷新媒体产业园带动作用,支持传统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
三、聚焦项目建设,全力稳投资增后劲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增长必须稳投资。
高质量谋划项目。紧盯政策取向、需求导向,用好地方新增专项债券等重大利好,深入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细做实前期,动态储备重点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有更多工程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笼子”。
高效率推进项目。深化“四个一”推进机制,加大项目清单化推进、全过程攻坚力度,围绕重点项目的规划、审核、用地、环评等关键环节,强化层级调度,加快市“六大工程”及200个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容缺受理,简化审批流程,全面缩短项目落地建设周期。
高水平集聚资源要素。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结合“十四五”规划和空间规划编制等有利契机,聘请专业团队,全面摸查区域空间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建设适宜度,以“亩产效应”为导向,收回已批闲置土地,将有限的建设用地规模向项目支撑。持续推进“两违”整治,稳步推动“三旧”改造,加快推进“工改工”“工改商”等改造项目落实落地,盘活更多土地资源,想方设法挖掘潜能,着力提升承载大项目的支撑能力。
四、聚焦文旅融合,全力富内涵提品质
深度挖掘潮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文旅融合,打造对外展示新窗口。
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大力发掘潮安文化精神特质,打造文化品牌,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完成从熙公祠及龙湖寨方伯第、婆祠的保护修缮工程,推动新乡仁美里-后楼、象埔寨-房祖祠、万里桥修缮工程,编制一批文保修缮方案,完善文物管理制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培育传承人,鼓励推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更多符合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筹办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旅游节、中华畲族发源地潮州凤凰山文化旅游节、潮安传统特色年货节,拍摄非遗宣传片,丰富展示载体。巩固提升左联潮州英杰故居修复成效,配合潮州红色长征文化公园暨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加快资源优势转化。整合域内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凤凰山、龙湖古寨、桑浦山“三大人文景观带”建设,优化提升资源特色突出和配套条件较成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将美丽乡村、红色文化、非遗文化、风景名胜串珠成链,整合打造一批省级、市级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支持太安堂医养小镇、绿太阳生态旅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进大企业打造文化小镇。
加速文旅融合发展。以推动全域旅游为抓手,紧盯珠三角城市目标人群,加强与汕潮揭都市圈友好交流,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持续提升潮安旅游热度,助力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跟进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运营,完善“食住行游娱购”链条,策划自驾游宣传、媒体采风推广、网红打卡、好景好物直播带货等系列文旅活动,全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五、聚焦乡村振兴,全力增投入强基础
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激发和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能,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深入推进省、市、区三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分批培育、推动创建一批优质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潮安凤凰单丛茶旗舰产业及花卉、芡实、蔬菜、南药、水稻、炒仔茶、橄榄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以广式凉果深加工集聚区为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体系,补强农业产业链条。科学布局农村仓储冷链物流网络,有效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统筹推进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坚持试点示范先行,实施“四小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小公园)、农村风貌提升、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四大示范项目,全力推动归湖凤凰溪休闲风情带、大凤凰山风景名胜区魅力走廊以及古巷、文祠、归湖3个高速出口延长线等风貌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巩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建设成果,抓好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做好建制村村道车道单改双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条件。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工作,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总结推广江东镇试点经验,继续推进撂荒耕地治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落实每个镇至少建设一个农村承包地流转连片试点,引进新型农业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成流转1万亩以上。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农业集体产业制度改革,深化集体“三资”清理整治,完善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六、聚焦发展环境,全力增活力添动力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活力,持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构筑坚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深做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完善落实“1+N”政策体系,破解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办事难”和“政策落实难”等“五难”问题,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权责清单、涉企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大力推动“一网通办”平台向镇村级延伸。探索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在生产许可、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完善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和精准落实工作机制,深化“银政企”合作,探索政策性融资担保、应急转贷、风险补偿体系,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行业协会商会的政企沟通纽带作用,完善政企沟通协商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创新,积极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严格落实环保督察整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配合市抓好枫江流域综合整治挂牌督察整改工作,加快推进空白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执法监管,确保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如期达标。统筹推进韩江全国示范河湖潮安段创建和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并以江东、凤凰溪碧道项目为示范,加快135.3公里碧道规划建设,撬动潮安生态文明和城市建设。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和实施“三线一单”。加强凤凰山生态修复。
持续优化社会环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工作,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和全过程,适应城市发展规律,贯彻全周期管理理念。
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扎实推进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严厉打击“黄赌毒”、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保持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启动“八五”普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潮安、法治潮安。深化放心消费行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应急救援能力体系建设,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聚焦共建共享,全力保民生增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潮安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实施“南粤家政”系列工程,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落实失业人员兜底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社会化养老新模式,支持康养、医养等项目落地。加快覆盖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对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全方位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楼、金骊中学扩建工程及区实验学校溜龙校区新教学楼建设,谋划推进区庵埠中学和龙湖中学改扩建工作,切实抓好一镇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扫尾任务,让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全区人民。实施健康潮安行动,加快推进区慢病站新建项目建设,积极筹建区第三人民医院、庵埠华侨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中医医院扩建(传染病区)、颐养中心等项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区文化场馆、博物馆及一批社区体育公园和足球场建设,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圈”“健身圈”“休闲区”。
办实办好民生实事。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行原则,完善“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机制,制订实施重点民生保障和改善行动计划,落实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保障工作,认真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
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双拥和退役军人保障,支持国防、军队和民兵建设。进一步做好信访、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广播电视、人防、海防、气象、统计、物价、粮食、地方志、妇女儿童、红十字等工作。
八、聚焦政府建设,全力强担当促实干
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提升,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部门履职全过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依法行政守规矩。始终把法治理念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各方监督,让权力运行更阳光更透明。
提升效能强服务。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做有利长远的工作、多打增强后劲的基础、多办群众急盼的实事。深化学习型政府建设,适应新时代,贯彻新理念,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创先争优意识,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点燃干事创业激情,全力做到“工作争上游,作风创一流”。
清正廉洁作表率。从严从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高标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措施,管住用好财政资金。加强重点领域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让干部更清正、政府更清廉、政治更清明。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在潮安大地上书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为全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潮安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