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镇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报告

2022-08-30
来源:本网
【浏览字体:

  一、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21年全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完成19986.76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1423万元,上级财政体制补助16015万元。上年结转结余收入2548.76万元。

  2021年非税收入737万元,具体分项为:教育收费113万元;水厂经济目标收入160万元;水费中收取的垃圾费收入464万元。

  (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财政预算内总支出18716.76万元,比2020年增支2090.7万元,比增12.5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639.36万元,基金预算支出77.4万元,具体支出分项为: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49.83万元,其中:行政运行777.3万元、事业运行261.35万元、“三公”经费2.96万元、政府采购支出114.96万元、综治信访维稳支出50.09万元、党建支出18.67万元、消防支出1.51万元、人大支出20.26万元、宣传支出22.52万元、工会经费支出16.67万元、群众团体支出0.75万元、文化体育10万元、武装支出5.03万元、创文创卫2.83万元、党校支出20.78万元、安全应急支出23.8万元;

  2.国防支出15.4万元,其中:民兵13.6万元、兵役征集1.8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282.62万元,其中:公安233.03万元、司法29.59万元,、其他公安支出20万元;

  4.文化旅游支出62.8万元,其中:文化1.8万元、其他文化与旅游61万元;

  5.教育支出9272.37万元,其中:普通教育7846.44万元、高中教育233.66万元、初中教育419.61万元、小学教育561.06万元、学前教育74.07万元、特殊教育9.18万元、教育费附加安排128.35万元;

  6.社会保障支出2688.17万元,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2.4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1578.37万元、抚恤415.38万元、退役安置34.8万元、社会福利39.8万元、残疾人事业175.99万元、最低生活保障335.2万元、特困人员求助供养60.53万元、退役军人管理事务43.78万元、民政管理事务1.92万元;

  7.卫生健康支出2198.42万元,其中:基层医疗1083.85万元、公共卫生568.52万元、其他卫生健康56.1万元、计划生育事务54.2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医疗435.75万元。

  8.节能环保支出119.49万元,其中:农村环境保护115.24万元、能源节约利用4.25万元

  9.城乡社区支出582.09万元,其中:城乡社区环境卫生550.32万元;其他城乡社区14.97万元;城乡社区公共设施16.8万元;

  10. 农林水支出1302.18万元,其中:农业633.69万元、林业133.18万元、水利81.4万元、扶贫48.6万元、农村综合改革378.14万元、其他农林水21.55万元、公路养护5.62万元;

  11.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76万元;

  12.自然资源事务支出0.74万元;

  13.住房保障支出669.04万元;

  1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7.87万元,其中:应急管理事务28.87万元、消防事务19万元;

  1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46万元;

  16.其它支出(彩票公益金支出)23.52万元;

  年度预算结转结余1270万元(其中包括年末未拨付的经费结转结余、项目资金结转结余等)。

  2021年非税收入安排的支出768.5万元,具体分项为:

  1.社会抚养费支出86.2万元;

  2.教育收费支出113万元;

  3.政府采购支出91.33万元;

  4.环境卫生整治支出509.3万元。

  2021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我镇面对疫情防控和政策性减收增支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积极调整财政工作新思路、新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强化担当,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保障机关运转、民生保障、环境整治、教育事业、重点项目推进等支出需要,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二、2021年财政工作主要情况

  2021年,全镇财政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区委的工作部署,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领域指出保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持续推进疫情防控。按照金石镇第十七届人大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年度预算和本级预算调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有力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和民生持续改善,顺利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强化收支管理,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1、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充分研判财政经济形势,科学

  预测收入预期,强化财政收入管理,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注重收入总量增长与收入结构优化,严禁虚收空转,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加强税源管控,着力提升征管质量,强化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支撑,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增加财政收入。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领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

  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持续减压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确保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保障“六稳”“六保”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指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增强财政统筹。坚持以收定支、量入

  为出,充分研判财政经济形势,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支出进度,盘活存量资金,避免资金闲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

  (二)强化民生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1、强化财政“三农”投入保障。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推行“村组财务镇代管”工作,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生态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化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其适用性,推进公共服务文化补短板措施落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三)强化制度改革,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1、坚持党对财政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制度先行”,持续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我镇体制改革,规范预算绩效、固定资产、政府债务等财政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财政制度建设、

  2、坚持全面系统推进,守牢财政资金运行底线。对照省、市、区关于财政管理现代化的指导精神,适应“数字财政”改革,转变工作思路,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化、数字化,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推动财务信息集中监管,加大财政监督监察力度,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化、合理化,让财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有序,财政资金管理更加透明公开。

  3、执行预决算公开制度,提高公开度、透明度,积极配合上级审计及社会监督指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支出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021年财政工作的成绩有目共睹,是镇委、镇政府科学决策与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相关部门联动及全镇人民群众和各企业大力支持的结果。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仍存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管理体制尚未完善,管理和服务缺乏系统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我镇将立足重原因、强对策的工作思路,坚持真抓实干,为实现我镇财政现代化管理而努力奋斗。

  三、2022年财政预算报告

  根据镇党委、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结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2022年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发展新工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支持乡村振兴,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优先保障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社会稳定大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2022年金石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计划,编制我镇2022年财政收支预算。

  (一)财政预算内收入方面。2022年全镇财政预算内收入19693万元,其中,本年收入预算18423万元,上年结转调入当年使用资金收入预算1270万元,具体安排情况是:

  1.工商税收收入1423万元;

  2.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7000万元;

  3.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270万元。

  (二)财政非税收入方面。全镇非税收入预算750万元,主要收入为:

  1.教育收费110万元;

  2.水费中收取的垃圾费收入480万元;

  3.水厂经济目标收入160万元;

  以上合计我镇财政预算总收入20443万元。(详见表一)

  (三)财政预算支出方面。根据2022年全镇财政总收入的预算看,全镇可支配的财力为19588.01万元,其中:本年支出预算18288.01万元,比2021年增长4.6%,其中:上年结转调入当年使用资金支出预算1270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和“量入为出”的原则,2022年全镇财政预算总支出具体安排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1530.95万元,其中:行政运行795.1万元、事业运行309.16万元、会议费预算4万元、“三公”经费预算16万元、政府采购预算278.22万元(详见表三)、综治信访维稳支出预算40万元、安全生产应急支出预算10万元、打假打私支出预算10万元、环保支出预算10万元、党建支出20万元、党校支出10万元、消防支出5万元、群众团体支出预算4万元、人大支出(含代表活动经费及履职补贴)预算35万元、工会支出预算22万元、宣传经费预算20万元、文化体育支出10万元、禁毒及反邪反诈工作经费预算6万元、普法宣传3.5万元、武装支出6万元、创文创卫支出10万元、三非外国人工作经费4万元、统计工作经费3万元;

  2. 国防支出预算5.8万元;

  3.公安、司法支出预算305.91万元,其中:公安273.03万元、司法32.88万元;

  4.文化旅游支出预算63万元;

  5.教育支出预算8191.37万元,其中:普通教育82.54万元、高中教育659.12万元、初中教育1662.33万元、小学教育2816.48万元、学前教育107.67万元、其他普通教育2628.99万元、特殊教育10万元、教育费附加安排224.24万元;

  6.社会保障支出预算2751.52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1579.13万元、抚恤468万元、退役安置35万元、社会福利42.78万元、残疾人事业180.5万元、最低生活保障335.2万元、特困人员求助供养60.6万元、退役军人管理事务30.5万元、民政管理事务19.81万元;

  7.卫生健康支出预算1918.13万元,其中:基层医疗809.5万元、公共卫生491.06万元、其他计划生育事务9.4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医疗508.17万元、防疫经费100万元;

  8. 节能环保支出预算119.55万元;

  9. 城乡社区支出预算188.64万元,其中:城乡社区公共设施8.4万元、城乡社区环境卫生165.92万元、其他城乡社区14.32万元;

  10.农林水支出预算2827.22万元,其中:农业1758.1万元(其中工程政府采购280.3万元<详见表三>)、林业133.56万元、水利35.4万元、农村综合改革873.68万元、扶贫13.37万元、其他农林水6.65万元、公路养护6.46万元;

  11.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预算21.9万元;

  12.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预算0.75万元;

  13.住房保障支出预算737.62万元;

  14.粮油物资储备支出预算10万元;

  15.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预算27万元;

  16. 其他支出预算5万元;

  17.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38.65万元。

  18. 财政非税收入安排的支出预算845万元。其中:社会抚养费支出预算80万元、教育收费支出预算110万元、环境卫生整治支出预算490万元、政府采购支出预算165万元(详见表3三);

  四、2022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2022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有助于推动全镇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我市我区实际分析,2022年我镇财政面临不少减收增支因素。收入方面,经济下乡压力大,我镇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规模经济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优质税源增长亮点不多,同时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拉闸限电等因素影响,加上大规模减税降费、税收慢征政策带来财政减收,进一步加大增收压力。支出方面,各项刚性支出规模较大,同时要抓好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文化保护、民生配套设施等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

  综合分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2022年我镇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预算收支平衡压力增大,应正确认识我镇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新要求,强化收支管理,优化资金配置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统筹力度,强调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改革,确保预算平衡和财政可持续。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优势转化为财政事业发展优势,确保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各项财政工作放到政治上考量,确保财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二)调整优化收支结构,强化预算约束。

       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贯彻落实“以收定支”原则。收入方面,加大税源管控力度,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盘活存量资金和各类资产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影响。支出方面,不超财力安排支出事项,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加强预算执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力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深入挖掘节支潜力,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统筹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和重大改革、重大战略实施,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

       加强财政运行情况分析,确保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有效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积极支持和配合税收征管部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资金规范高效运行。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各种涉税违法行为,确保收入稳定增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聚焦民生事业发展,强化民生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持续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保、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资金投入,落实资金保障。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公办普通高中生公用经费均拨款制度,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禁毒、法律服务等专项资金,加强法治建设,规范社会治理。

  (五)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实行财务信息集中监管改革,推动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转变工作思路,认真学习新的工作要求,加强与上级沟通,适应“数字财政”改革,加强资金监管,按进度核拨正常经费,加快支出专项经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六)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自觉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加强内部人员学习能力建设和财政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增强财政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财政队伍的整体活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