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53号提案的答复

2024-11-06
来源:本网
【浏览字体:

许广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到我区开展“研学游”的提案》,经我局会同区教育局、区侨联、区侨务局、区台港澳事务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时代变迁、历史更迭,生于长于海外、港澳的海外华裔及港澳青少年逐渐成为侨界的中坚力量。然而,海外华裔及港澳青少年对祖(籍)国和祖乡的认知和情感相对淡薄。本提案对增进内地青少年与海外华裔、港澳青少年的交流,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整合资源,积极打造研学游基地

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造独具潮安特色的研学游基地。在研学游基地认定时均从“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宿条件、营养均衡的餐饮服务以及必要的医疗和紧急救援保障等”进行考核。在研学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要求各基地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杜绝任何与之相背离的内容;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奢靡之风,防止研学活动走向娱乐化、旅游化、庸俗化的误区。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加强文化项目利用与研学教育活动交融。各研学基地研学内容广泛,课程设计合理,涵盖了我区多种非遗项目和非遗技艺,包括木雕、泥塑、刺绣、木偶戏、陶瓷制作、茶艺茶文化、侨批侨史、剪纸技艺等等,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研学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至2024年,我区共推动打造研学基地22家,包括“潮州市文化研学游基地”10家,“潮州市潮安区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20家。我区凤凰嘉茗茶业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荣获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目前,正指导唐炫潮汕研学基地、潮州凤凰单枞茶博物馆申报潮州市文化研学游基地认定,已提交申请资料,后续将配合市文广旅体局开展实地测评。

二、创新模式,激发研学人群的兴趣

鼓励各研学游基地不断创新研学游的模式和形式,让研学人群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体验,采用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清晖楼研学游基地依托清晖楼侨批文化馆的浓厚华侨文化底蕴、做活侨字文章,植入“侨”学元素,打造华侨文化,整合周边国保单位从熙公祠的侨居、侨宅作为丰富的华侨研学资源,设计一系列侨文化学习体验课程。如通过“走进侨批,沉浸式‘过番’打卡”的主题活动,让研学人群以各种服饰装扮体验当时送侨批和写侨批的场景,从侨批的历史中学习华侨的艰苦拼搏精神。通过实践学习侨批拓片、侨批剪纸、体验书写“侨批”,邮寄一封家书回家,感受华侨先辈们纸短情长,跨越山海的赤子之心,在“游”中感受侨文化,在“学”中传承侨文化,在“研”中传播侨文化,强化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对侨文化的认同与情感链接,达到培养和弘扬传承潮汕华侨文化和华侨精神。

三、打造品牌,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供给

积极动员指导、充分挖掘优质研学旅游资源,围绕“文化+”“红色+”“绿美+”“智造+”“科技+”等主题,征集特色研学旅游产品,指导并推荐“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绿太阳自然生态研学旅游”“潮州清晖楼侨批文化+非遗文化研学旅游”“匠心传承——潮州大吴泥塑研学行”“潮州木雕艺术与传承深度专题研学课”“航空航天科技研学旅游产品”“潮州‘缶’文化交流传播”“潮州手拉朱泥壶”“沿红色足迹 探绿色茶山 绘多彩瓷艺”“以精致之名,赏味潮汕”等10个产品参加2024年度广东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征集评选,探索以市场化方式优化提升文旅产业生态的路径,丰富研学产品。

四、积极响应,贯彻落实政策补贴活动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用好相关政策。按照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十大促文旅消费举措》工作部署,吃透政策要义,鼓励、指导我区有关旅行社和研学机构对照补贴细则,积极参与2024年6月16日至11月30日举办“万名港澳青少年赴广东研学游”的补贴活动,支持旅行社、研学机构等业界积极开展港澳青少年研学业务。

五、拓展联系,开展海外联络联谊工作

随着海内外侨情变化,故土情结深重的老一辈华侨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华侨新生代步入时代主场。为进一步强化“根亲”意识,我区积极开展以观光探亲、寻根谒祖、联谊交流、回乡投资等为主要内容的“根亲”意识涵养工作,坚持以亲情、乡情为纽带,以地缘、血缘为基础,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海外联络联谊工作。多次接待海外寻根谒祖访乡团,开展“寻根之旅”恳亲联谊活动,让侨胞了解和感受祖国和家乡的风土人情,展示我区经济建设成果,增强新生代华侨的民族自豪感,达到凝聚侨心,共建和谐的目的。以侨为“桥”,通过侨胞将这份文化记忆带到海外,向新生代华侨华人推介家乡,带动更多的华侨新生代到我区研学寻根。

六、全力配合,认真做好夏令营接待工作

我区已打造多条研学路线,接待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参观游学。如打造了包含大吴村史馆、松昌中学、大吴泥塑博物馆等项目“大吴侨文化”研学路线,可供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感悟吴清亮、吴俊标等知名侨领心系故土、鼎力支持家乡建设的潮侨精神,领略潮州非遗文化之美;打造了包含了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及李工坑、山犁、碗窑等畲族村“畲族文化体验之旅”研学路线,可供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体验茶文化、畲族文化的魅力。

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认真做好各参观研学点的协调工作,科学设置课程,安排专人讲解、展示,为研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我区共接待来自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及法国等国家地区人员4批次120多人次,分别以“寻根之旅”“同心携手·同步启航”和寻根潮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参观了大吴泥塑博物馆、龙湖古寨、从熙公祠、潮州嵌瓷博物馆、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等各具特色的文保文物单位,让营员以沉浸式体验感受老一辈华侨的家乡情结,领略家乡的大美河山和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七、短剧赋能,拍摄制作宣传微短剧

2024年8月19日上午,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潮安旅游行业协会筹拍,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一集《侨批的指引》在清晖楼侨批文化馆启动开机仪式。该剧在潮安辖区内取景,讲述在侨批的指引下,主角小安和小远相遇,重走爷爷记忆中的家乡,循着祖辈的乡愁,找到了相同血脉的彼此,也重新认识了这片充满魅力的家乡潮安。通过微短剧赋能,把华侨文化以视频形式搬上屏幕,走进潮安的历史深处,感受侨批文化的深厚底蕴,连接起海外侨胞与家乡的情感桥梁。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更多的研学路线,引导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来潮研学,大力支持民间研学机构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让研学游成为增进内地青少年与海外华裔、港澳青少年的交流,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

一是打造精品研学线路。利用现有侨捐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间博物馆以及“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潮州分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龙湖古寨”等参观点,以厚植家国情怀、宣传时代特色、弘扬潮人文化为立足点,打好侨文化“培根”牌。打造“以成公祠-丛熙公祠-清晖楼侨批文化馆”、“绿杨深厝-宝山中学-潮州嵌瓷博物馆”等研学路线,供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解锁潮派古建筑之美,体验潮州非遗技艺之巧,体会南洋“番客”爱国爱乡之情。

二是构筑立体宣传矩阵。以“潮安统战”微信公众号、《潮安侨讯》等平台为抓手,加大对我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宣传力度,用好区文广旅体局编印的《文化研学、匠心潮安》宣传手册,展示我区的教育资源、文化特色和研学活动成果,提高研学机构、研学路线的知名度。利用抖音、公众号等各种渠道,加强协作与沟通,大力推介微短剧去旅行第一集《侨批的指引》,进一步加强和发挥侨务系统及海外联谊会等社团组织的交流,借助在外潮属社团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潮寻根、研学、联谊。

三是持续优化研学课程。依托潮安旅游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作用,引导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横向联盟,进行资源共享,与研学基地周边的景区、博物馆、科技企业等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研学课程、活动达成“强强联手”,实现“全域研学”。同时,针对前来研学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研学路线和课程设计,融入更多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元素,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研学过程中深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是争取资金提升补助。向各级各部门争取更多优惠政策、专项资金,一方面支持开展侨务外宣、海外联谊工作,支持清晖楼侨批文化馆、大吴泥塑博物馆等研学机构发展,推动民间机构进一步丰富研学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链接更多像“万名港澳青少年赴广东研学游”补贴活动的政策,支持旅行社、研学机构等业界积极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研学业务。

五是加强监管保障服务。继续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监管与评估,依托潮安旅游行业协会落实行业自律,共同督促各基地不断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确保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在研学游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促进海外华裔及港澳地区青少年到我区开展“研学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负责领导:林世杰

承办人姓名: 陈湘仪



                                                                                                                                                                                                               潮州市潮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9月18日




附件: